鸭源大肠杆菌ZYD2与多杀性巴氏杆菌YB2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菌株的鉴定分析

来源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i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新霉素(Neomycin)标记的ZYD2(NEOs)和YB2(NEOr)作为亲本菌株,培育具有双亲本菌株免疫原性的融合菌株。方法:在溶菌酶作用下,制备两亲本菌株原生质体,聚乙二醇4000诱导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利用NEO标记及亲本菌株培养条件不同筛选阳性融合子。结果:ZYD2和YB2可分别得到95.32%和95.25%的原生质体制备率以及32.19%和33.52%的再生率。在含NEO的麦康凯平板上传代培养获得5株稳定遗传的融合菌株。5株融合菌株可同时凝集双亲菌株鸭抗阳性血清。染色镜检观察融合菌株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杆菌。利用双重PCR检测,2株检测到到双亲本菌株部分外膜蛋白A(OmpA)基因和部分外膜蛋白H(OmpH)基因,2株只检测到部分OmpA基因,另1株检测不到任何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检测到的部分基因片段与亲本菌株的相关基因片段同源性为100%。微量凝集反应显示,外周血可以检测到双亲本菌株抗体,抗体效价在二次免疫后可以维持较稳定水平。结论:获得5株融合菌株具有双亲本菌株免疫原性且可稳定遗传。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青藏高原细粒棘球蚴的种群遗传结构,为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采自青藏高原来自不同地区(青海、西藏、四川)不同宿主(人、绵羊、牛)的58株细粒棘球蚴进行了线粒体12S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合已报道的青海地区42个细粒棘球蚴绵羊株的12S全序列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延宁等,2012)。结果:本次研究56个分离株鉴定为基因型G1-G3;98个青藏高原地区分离株12S序列
坏死梭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重要致病菌,本试验用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感染绵羊蹄部,通过观察绵羊蹄部感染情况、病理变化和动物回归实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绵羊感染模型。并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验证了绵羊作为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坏死梭杆菌有效的疫苗奠定实验基础。
研究猪副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5的抗原特性。通过原核表达技术对血清5型的OmpP5基因进行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重组OmpP5与种内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的交叉反应性,同时对这些菌株之间OmpP5(A)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最后通过免疫小鼠验证OmpP5与免疫保护力的相关性。重组OmpP5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其既可与15个血清型H.parasuis全菌高免兔抗
目的:为研究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的致病特性。方法:本研究以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感染SPF雏鸭。通过H.E染色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病毒抗原免疫组化定位进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DHAV-C感染导致雏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小肠、胸腺、胰脏、大脑和法氏囊共10个组织器官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同时在这些器官中均有病毒抗原检出,其中以肝脏、脾脏、肾脏、法氏
目的:了解MDCK细胞感染犬细小病毒(CPV)后基因表达的差异,研究病毒对细胞的作用以及细胞的抗病毒机制。方法: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持续感染犬细小病毒的MDCK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并用Real-Time PCR技术验证结果。结论:获得了359个差异1.5倍的表达基因(占总基因数1.53%),其中193个上调表达(0.84%),166个下调表达(0.69%)。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聚类分
为了了解此次四川地区爆发的仔猪腹泻疫情的主要病原,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PEDV E基因和TGEV基因7分别设计一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地区7个县市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7个县市的186份仔猪腹泻样品进行统计,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样品79份,阳性率为42.47%,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阳性样品11份,阳性率为5.91%.根据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及基因型具有复杂多样性。本研究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某一猪场分离的HPS进行血清分型鉴定,并对部分菌株的外膜蛋白P5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进化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在21头病死猪不同部位分离了41株;HPS血清5型18株(18/41,43.9%)、血清14型12株(12/41,29.3%)、血清4型1株(1/41,2.4%)和未定型10株(10/41,24.4%),其中5头猪同时感染两种不同
本试验对四川省某猪场疑似感染PEDV的腹泻猪粪便样品进行采集;参照NCBI上登录的CV777株M基因全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法初步鉴定样品阴阳性,同时克隆测定了M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该株PEDV与NCBI上10个毒株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5%;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GDYE9遗传距离最近。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连续带毒传代,观察细胞病变;通过TCID50测定,中和试验
目的:建立RT-PCR方法,用于检测可疑犬只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为狂犬病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狂犬病毒(RV)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RV弱毒株Flury-HEP为模板,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RV的RT-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RV诊断。结果:以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342bp的特异性条带,犬瘟热病毒(CPV)、犬细小病毒(CP
本试验旨在对从待屠宰健康牦牛中分离的志贺菌进行鉴定及确定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鉴定、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Balb/C小鼠的LD50测定等方面对分离株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电镜观察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符合志贺菌的特点,血清型鉴定为鲍氏6型志贺菌,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演化分析表明,分离菌株与人源鲍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