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电站锅炉大板梁叠合面螺栓群的承力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锅炉荷载的增大,电站锅炉的大板梁叠合面可能需要布置4排甚至是6排高强度螺栓才能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这样,在梁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螺栓排布范围较大,螺栓承载力的不均匀程度大大增加,仅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以及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无法揭示螺栓群在各区域的承力特性和分布规律,无法准确评估拼接节点的安全.由于叠合面螺栓群是大板梁有效传递横向剪力,保证大板梁正常工作的重要连接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板梁叠合面高强度螺栓的内力分布特征,大板梁叠合面螺栓主要承担沿梁长度方向的剪力,研究结果表明螺栓不仅会受到板梁的横向剪力,还会受到沿梁宽度方向的剪力和沿梁高度方向拉力,高强螺栓沿梁宽,梁高和梁长度方向的内力分布均表现为梁端较大,跨中区域较小,在梁中间位置趋于零。大板梁上有次梁传递集中荷载的位置附近,由于集中荷载的两侧剪力方向发生突变,集中荷载作用位置两侧的螺栓沿梁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内力也发生了突跳,其中沿梁高度方向的拉力会导致螺栓预拉力的损失,对螺栓的工作不利。大板梁上有加筋肋位置附近的螺栓,由于筋板在该位置突然改变了梁的静矩和惯性矩,梁在该位置处的剪力发生突变,其附近的螺栓拉力也会随之发生突增和突减,局部区域的螺栓可能失效。最外排螺栓分担的横向剪力最大,占了总剪力的约44,中间排与内排螺栓分担的剪力相当,分别占总剪力的29%和27%。这一特征可用于工程设计的优化,即在叠合面螺栓选取时内排螺栓和中间排的螺栓规格可选择较小的规格如M24,而在最外排的螺栓选择较大的螺栓规格如M27。
其他文献
作为变电一环,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对智能电网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除了新建变电站之外,数量众多的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首先给出了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特征;之后,根据经济性、用户需求等实际情况总结智能化改造的三种模式,模式一的优点是改造成本相对低、技术风险小,全站采用IEC 61850标准最大程度地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提升信息交换能力,同时,通过选用兼容传统信号采集和数字信号
由于高中压合缸汽轮机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较低、热膨胀特性好等优点,国内125MW亚临界至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广泛采用了合缸的结构。这种布置方式是按照反向流动设计,主蒸汽进入缸体中部后沿着高压缸各级流动,高压缸排汽进入再热器;再热后蒸汽再次从缸体中部进入,反向流动进入中压缸。中压合缸汽轮机调节级后蒸汽通过高、中压缸之间的中间分隔轴封漏入中压缸,该漏汽降低了中压缸进汽部分及转子表面的温度,虽对保
针对近年来风电行业的大力发展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本文提出将WiFi技术应用到风电场自动化系统中.WiFi终端节点主要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箱式变压器、风机变流器、风功率预测等设备的智能测控装置侧,以太网接口的WiFi模块作为服务端,接在光纤环网交换机侧,接收WiFi终端节点的数据信息。这样,各智能终端的数据即能通过光纤环网的方式送到风电场监控中心,现场的巡检人员又可以通过智能终端(ipad、智能
本项目在分析了变电站数据源、信息集成、网络建模、状态估计等现有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拓扑连接和设备带电状态,判断变电站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将状态估计分析结果在变电站后台画面和告警系统中显示.该项目提升了变电站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加快二次信息缺陷的处理,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研究结果在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中成功应用,对推广智能变电站调控一体化有积极意义。
针对现有母线保护中失灵保护的判据不统一且配置简单,接线复杂,维护不方便的状况.综合国电南自在母线保护应用中的经验,对目前主流的母线接线方式提出接点加有电流判据加复合电压判据的多重判据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全面利用母线保护的既有采集量,使失灵保护的误判率降至最低.该方法已成功应用,效果良好.
文章分析了一起配变重瓦斯保护动作的故障原因,经分析检查,发现是呼吸器内的密封胶圈没有取下.导致变压器不能呼吸,变压器内部压力逐渐升高,导致重瓦斯保护动作.提出要按照规范检查配变呼吸器.
本文从运行角度针对仪化热电中心110kV系统不同母差CT接线位置的特殊性,母联兼旁路特殊地运行方式差电流特点加以分析研究,便于运行人员对保护的了解和掌握.阐述了运行人员在对WMZ-41型母线保护运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供电力同行使用同类保护参考借鉴.
试验以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3C钢为材料,设计对比试验,进行试片的高温腐蚀试验,在外在拉应力下的高温腐蚀试验,熔盐腐蚀试验.然后,对腐蚀后的试片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分析(EDS),确定各种条件下腐蚀试验的腐蚀产物,腐蚀层表面和截面形貌,以及元素分布,研究各种实验状态下HR3C试片的腐蚀行为,分析其腐蚀机理.通过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最终得到拉应力对锅炉材料高温腐蚀的
锅炉高温受热管蒸汽侧氧化膜的开裂及脱落问题对燃煤电站机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声发射检测技术对拉伸载荷作用下锅炉受热管蒸汽侧氧化膜的失效机理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氧化膜依次经历了开裂、迅速增殖、饱和和脱落四个不同阶段.通过收集不同阶段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各阶段信号的特征频谱.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分析发现金属基体塑性变形、氧化膜开裂、氧化膜脱落的特征频率分别位于不同区
针对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出现低温腐蚀可能对电厂造成的运行事故和经济损失,分析了锅炉尾部受热面出现低温腐蚀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燃气轮机使用不同燃料时防止尾部受热面出现低温腐蚀的有效措施,为防止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尾部受热面出现低温腐蚀,应通过再循环、提高低压系统运行压力、旁路、外部蒸汽加热器等一种或多种手段控制进入受热面的水温在露点以上。天然气中硫含量≤0.2mg/m3时,应将受热面入口水温控制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