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总体预后良好,但各治疗手段均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亟需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手段。中国传统医学运用夏枯草治疗甲状腺肿大已有千年历史,但其对甲状腺肿瘤的防治作用尚不明确。本项目拟观察夏枯草对大鼠自发性甲状腺肿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芯片技术初步揭示夏枯草调控甲状腺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将552只4周龄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138只/组、雌雄各半),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及含0.19%、0.63%、1.88%夏枯草水提醇沉提取物的饲料。定期称量体重,记录摄食量、生存时间,干预12个月后每组解剖24只大鼠,剩余大鼠喂养至24个月后解剖,采集血液、甲状腺、肝脏、肾脏等生物样品,测定肝功、肾功指标,病理切片观察甲状腺肿瘤发生情况。蛋白芯片检测对照组甲状腺肿瘤大鼠(29只)及夏枯草干预组无肿瘤大鼠(12只)的血清差异蛋白。结果对照组及夏枯草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摄食量、生存时间、体重增长、肝功及肾功无明显差异。干预12个月后,仅对照组有1只雌鼠发生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瘤,其余大鼠均未见甲状腺肿瘤。干预24个月后,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雄鼠甲状腺肿瘤发生率为41%、24%、28%及13%,高剂量组低于对照组。四组雄鼠的甲状腺肿瘤主要为滤泡旁细胞瘤及髓样癌(MTC),高剂量组滤泡旁细胞瘤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2%),甲状腺囊肿及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仅见于对照组。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雌鼠甲状腺肿瘤发生率为32%、21%、25%及11%,低(6%)、高(4%)剂量组甲状腺良性肿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1%)。雌鼠高发的甲状腺肿瘤是滤泡旁细胞瘤及MTC,低(6%)、高(4%)剂量组滤泡旁细胞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校正生存时间和实验时间后上述差异依然存在。蛋白芯片显示夏枯草组无肿瘤大鼠和对照组甲状腺肿瘤大鼠存在28种差异蛋白,GO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增殖及凋亡,KEGG分析则发现了8条差异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自噬关系密切。结论夏枯草可降低大鼠自发性甲状腺肿瘤特别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瘤的发生,该功能可能与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有关,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