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α在双峰驼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表达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ix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熟悉并掌握双峰驼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结构,了解下丘脑中核团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了解神经生长因子以及雌激素受体α(ER-α)在此轴中的表达量,对其存在意义进行探讨,加深对性腺轴的认识,从而为讨论双峰驼的性腺轴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并期望能够对双峰驼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方法:主要运用了NISSL染色、Golgi-Cox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等方法,然后通过Motic图象分析系统扫描胎驼以及成年双峰驼的下丘脑的连续切片.结果:经过NISSL染色结果发现,胎驼的下丘脑神经元胞体比较小,核质比较大,形态比较单一,核团边界不太明显,成年双峰驼驼神经元胞体比较大,核质比较小,形态多变(梭形,三角形,卵圆形,圆形等),核团边界比较明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双峰驼的下丘脑中含较多神经纤维,突触分布较为密集;ER-α存在在双峰驼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部位.在下丘脑中,各个主要核团中都有ER-α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这些细胞着色深浅不一;腺垂体中间部,也存在大量ER-α阳性细胞,在远侧部靠近中间部位置也有少量的ER-α阳性细胞,通过Golgi-Cox染色发现胎驼的下丘脑含有较多放射胶质细胞突起,成驼则消失;胎驼的下丘脑神经元突起比较少,成驼的则相对较多;在双峰驼神经垂体中则没有分布.ER-α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间质腺、卵泡颗粒细胞、间质及黄体中.结果表明了雌激素除作用于卵巢外,还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区域,由此推测雌激素受体参与了脑中内分泌、生殖、认知等功能的调控作用.通过实验研究可发现双峰驼性腺轴明显的发育变化,这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双峰驼能够适应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这对保护双峰驼这个独特的物种具有很好的帮助.
其他文献
目的:为探究硼对骨形成的影响。方法:16羽雏鸵鸟随机分成A组(0 mg/L)、B(100 mg/L)、C(200 mg/L)、D(400 mg/L)4组,选取胫骨骨干上1/4(近端)的位置从胫骨横截面上观察胫骨的显微结构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A组(0 mg/L)相比,添加硼的B(100 mg/L)、C(200 mg/L)、D(400 mg/L)组骨小梁区域的宽度明显增加,骨小梁密集,骨髓腔
目的:探讨斑马心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为生理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非洲斑马心壁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明视野显微镜观察和显微摄影,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斑马心壁厚,由内向外可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内膜较厚,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构成。心肌膜最厚,主要由心肌构成。各部分心肌膜厚度不一,心房处心肌膜最薄,左心室处心肌膜最厚。心肌膜的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初级淋巴器官,是禽类培养B淋巴细胞的场所.法氏囊经历发育、成熟和退化过程.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接受正常免疫程序的健康“农大三号”节粮型矮小蛋鸡法氏囊在4~5周龄即发生退化,远早于前人报道的4~5月龄,分析其可能与雏鸡品种、商品鸡免疫接种有关.
本实验旨在研究Lef-1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ef-1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相对基因表达量是3.3727±0.1989,在白色羊驼皮肤组织是1.0003±0.0227; Western blotting结果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免疫组化以及组织化学方法,系统观察斑马鱼肠粘膜屏障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斑马鱼肠道具有完整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结构.吸收细胞之间有发达的连接复合体,机械屏障十分完整;肠腔表面的粘液层里既含有杯状细胞分泌的中性粘多糖,又存在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为粘膜提供润滑和保护的作用;肠道上皮组织内的IEL和肥大细胞为斑马鱼粘膜主要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方
为了探明斑马肾脏的组织结构,以平原斑马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成像系统采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斑马肾皮质厚度约占肾脏的1/2,肾小体全部分布在肾皮质中。皮质和髓旁的肾单位都比较发达,近曲小管长且管腔不规则,刷状缘明显,相邻细胞界限不清,胞核较小且深染。远曲小管管腔较大也不规则,细胞游离面几乎没有刷状缘,细胞界限较清,胞核大且染色较浅。平原斑马的肾脏为高渗型,
目的:本试验旨在观察不同日龄鸡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ALT)的形态结构,从而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方法:选择不同日龄的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雏鸡的下眼睑结膜制成冰冻切片,片厚5μm,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鸡CALT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常见杯状细胞。固有层内的淋巴细胞随着日龄增长逐渐增多,21日龄时可观察到生发中心,与淋巴滤泡相关的上皮常缺乏杯状细胞,27日龄CALT的各种组织结构基本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免疫应激仔猪脾的组织结构变化及脾内Visfat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LPS处理后仔猪脾被膜变厚,小梁增粗;白髓体积变小,脾小结增多,淋巴细胞增加,动脉周围淋巴鞘厚度变薄,且聚集分布;边缘区椭球增多;红髓内脾窦扩张,红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增加.2.Visfatin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仔猪脾红髓,其次是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椭球中阳性
目的:研究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显微和亚显微组织结构。方法:选取健康10月龄奶山羊10头,断头宰杀后取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应用组织学光镜和电镜制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山羊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的黏膜上皮主要由2-3层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只有单层扁平细胞,相邻上皮细胞间空隙很大,上皮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紧贴黏膜上皮下方和上皮细胞之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扁桃体的实质部分由数个次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