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临床随访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因素影响,性早熟病人在临床中日益增多。本文旨在了解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发育的临床现况及转归,分析影响乳房消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9年至2011年3年间因乳房发育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统计近3年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基于医院的患病率;选择2009年10至2010年10月1年间就诊的2岁以下患儿890例作为随访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纵向随访研究患儿两岁后乳房消退情况,分析影响乳房消退相关因素。结果 (1)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基于医院的患病率分别为0.26‰、0.40‰和0.39‰,平均0.35‰;就诊高峰为每年的7~9月。(2)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绝大多数(99.8%)为单纯乳房早发育,仅0.2%为周围性性早熟;最常见的起病年龄为12±2月龄:乳房发育多数(98.8%)表现为Tanner分期B2期,单侧(47.5%)及双侧(51.3%)均常见;性激素值测定FSH增高、E2增高、FSH合并E2增高者分别占50.5%,40.7%,20.1%。(3)小于2岁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中多数(81.9%)在2周岁内消退,绝大多数(89.5%)在3周岁内消退,乳房消退平均年龄为17±5.8月龄;小部分(10.5%)在3岁时仍不消退,极少数(0.4%)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4)影响乳房消退的相关因素为初诊时乳房大小和基础E2值升高与否。结论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发育并非为临床罕见病,其中单纯乳房早发育出现与持续可能与微小青春期和环境雌激素影响有关。本病绝大部分是单纯乳房早发育,大部分呈良性自限性病程,小部分持续不退,至2岁时乳房增大不消退的危险因素为初诊乳房Tanner分期和基础血E2增高与否。对2岁以上乳房增大持续不消退者要定期随访复查,必要时行LHRH激发试验,以便及早发现异常。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