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距下关节镜治疗跗骨窦综合征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跗骨窦综合征在关节镜下的特征,评价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诊断为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33.4岁(19-48岁).其中,踝扭伤后11例,跟骨骨折后2例,胫腓骨骨折后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均应用距下关节镜检并行镜下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国内外缺少对成骨不全儿童输注帕米膦酸二钠前后体温的观察数据,为了掌握该药的发热反应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数据参考,便于临床护理更好关注该药物的发热反应。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12例成骨不全儿童输注帕米膦酸二钠前后进行体温观察。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粉碎及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粉碎及多段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彻底清创闭合伤口,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行筋膜切开减压,同闭合性骨折一样均行跟骨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予以预防感染,脱水消肿。
[目的]评价中医药对骨折患者骨密度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BIOSIS,Oviddatabases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每年一次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208名,根据连续4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或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600mg/d治疗而分为两组,唑来膦酸组和未特殊处理组,分别测量记录在观察期间两组患者骨密度,血钙、肌酐,再骨折发生率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每12个月
目的:Muller-Weiss病是由舟骨发育过程中发生不明原因缺血坏死进而变形而造成的一种获得性足部畸形,以跟骨内翻并足弓塌陷为典型表现。同时,随着舟骨形态及相应生物力学的改变,舟骨周围关节可以不同程度受累发生关节炎,如距舟关节炎,和/或舟楔关节炎,表现为中足的疼痛。
目的:探讨OLIF(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技术在腰椎翻修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翻修患者4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33例、腰椎不稳I度内固定物断裂复发3例、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后4例,盘源性腰痛2例。
背景:股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很多,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微创且坚强固定,是术后早日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的关键。尤其是髁部的粉碎性骨折,骨折远端可供固定的完整骨质有限,很难实现骨折远端的坚强固定,内固定物失败和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逆行髓内针为我们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了一种可靠地固定方式。现将我科的13例患者总结如下。
会议
目的:通过数字化仿真技术了解髋臼前柱在标准空间三维坐标下和骨盆三维坐标系下的安全进钉通道.方法:1、通过三维重建软件建立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将48例正常成人骨盆螺旋CT二维数据(26例成年男性、22名成年女性,平均年龄36.3±11.97岁)导入三维重建软件中进行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关节分离得到96个髋骨蒙罩,然后在三维视窗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96个髋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髋臼前柱三维有限元阴模模型的安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收集24例老年不稳定型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共24例,男3例,女21例,年龄最小70岁,最大88岁,平均75岁,其中交通伤6例,摔伤18例。
目的:探讨在SCI前的高水平的酮体代谢对于大鼠急性颈脊髓挫伤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酮饮食组(KD)、隔日饥饿疗法(EODF)、隔日生酮饮食(EODKD)和标准饮食组(SD)(n=18),喂养2周,KD食物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