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新型诊断抗原的高通量筛选

来源 :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血吸虫感染小鼠HSCs表型和功能分群,针对吡喹酮对MHC11+/-HSDs的不同作用以及吡喹酮对血吸虫病肝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研究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和机制。
网络实验室绩效管理目的:规范县市级血吸虫病诊断网络实验室行为;提升基层血吸虫病诊断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基层血吸虫病诊断技能水平;加强血吸虫病现场监测及防治工作质量。
血吸虫病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85%感染者在非洲国家,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每年20多万人死亡。中国流行日本血吸虫病,不流行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2007-2012年,湖南省收治在非洲务工时感染埃及血吸虫(包括确诊和疑似病例)病人372例,本文就埃及和曼氏血吸虫病临床症状、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建议提高用工单位和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度和警惕性,开展埃及
在1959年第6届国际热带医学及疟疾会议上,Gonnert及Schranfstatler首先报告了氯硝柳胺这种化合物,德国拜耳药厂最先生产,并称为拜耳-73 (Bayer-73),氯硝柳胺是WHO唯一推荐使用的杀螺药物,也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杀螺药物。本文介绍氯硝柳胺在血吸虫病防治中杀钉螺控制中间宿主及杀尾蚴预防感染的应用。
吡喹酮由于其毒性低、疗程短、病人耐受性良好和口服方便等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被用于治疗人血吸虫和蠕虫感染以来,共几亿人服用该药,证明吡喹酮治疗一般患者相当安全。同时,吡喹酮的降解是在肝脏中进行,故肝脏受损会影响吡喹酮的代谢过程,从而增高血药浓度和延长半衰期。晚期血吸虫病人由于肝脏受到较重损害,在口服相同剂量下,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周围血药浓度和消除半衰期均较正常人和慢性血吸虫病人的为高和延长。把握不当
中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疾病监测预警系统是防疫工作所追求的最高理想目标,能够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持续改善社会卫生条件:水/环境卫生设施/居住条件/卫生法制/教育/行为和生活方式/科学(知识)/技术手段/医疗服务确定监测和防控重点-优先性开展适当的监测/调查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项目/规划:政治承诺国家项目/地方项目 目标
晚期血吸虫病人(巨脾型)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类型,其中相当一部分须行手术治疗.我院从1991-2011年20年间共行晚血手术239例,其中单纯切脾148例,切脾+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91例,未行分流术,在239例病人中,脾脏Ⅲ°肿大合并重度脾亢有86例,Ⅱ°肿大合并脾亢或消化道出血的有34例,有2例脾脏只有Ⅰ°肿大,但有较重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急诊手术,合并乙型肝炎的有35例,合并丙肝的有3例,合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17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其中巨脾型患者75例,腹水型患者98例)和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单学科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93例(其中巨脾型84例,腹水型109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单学科治疗相比,多学科综合治疗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的术前准备时间
会议
本报告对2005-2012年急性血吸虫病报告疫情分析,总结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策略,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和挑战,提出下一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