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内经知要》-对“脉论”的归纳总结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_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经》理奥趣深,且卷恢浩繁不易卒读,李中梓选择《内经》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著《内经知要》,提倡辨病时需"按脉察色、审声望气,而知病之所由生"的观念与认知,运用脉象对疾病进行准确辨证.
其他文献
周学海,清代著名医家,在脉学方面颇多发挥,堪称脉学大家.周氏提出的"位数形势,微甚兼独"八字纲领至今仍广为流传,是脉诊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理论纲领.周氏提出的诊脉顺序和脉象分析方法对后世学习脉诊有深刻的影响.
文章认为心理引导在调节心理疾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而脉象可以准确探视患者心理环境;在脉诊指导下进行心理引导,能更准确抓住疾病源头,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脉诊指导心理引导的治疗方法为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弦脉是常见的脉象的一种,因其"状若弓弦,端直以长",故在临床上辨识度较高.临床上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弦脉,清代医家张顽石认为"弦为六贼之首,最为诸经作病",本文就弦脉及其主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论述.
脉诊作为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对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用脉诊从中医心理紊乱的角度对患者从致病源流上进行考究,从而辨证求因,治病求本.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患者的脉象特征,并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分析,浅谈其脉象,为构建中医社会-心理-形神医学模式奠定基础.
文章从个性层面探讨了中医"五神"学说与"系统辨证脉学"关联性,总结了不同个性的脉象特征,以及从脉象反映出入的"五神"的强弱状态,以期对临床研究和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系统辨证脉学中的脉象要素多抽取单一物理变量,讲求纯化手指感觉,"敛"这个要素在传统28脉中没有出现,因传统脉象多事由几种感觉复合而成的复合脉象,所以,"敛"隐匿于某些脉象中.本文通过阅读古代文献以及现代脉象客观化研究进行探索,得出包含"敛"的传统脉象.
寸口脉的脏腑定位是医家历来有所争议的问题,文章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家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的认识,对不同时期医家的认识作了简要阐述,认为寸口脉的脏腑定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笼统到具体的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但脉象信息复杂多样,医者要继承创新,以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脏腑定位方法.
失眠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虽然不属于危重病症,但可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等,临床又有顽固性失眠和心理性失眠之分.笔者从古文献出发,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及脉象进行探讨.
作者从中医角度探讨气血与脉象的关系,以及气、血、脉之间的相互作用,气血发生生理病理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最后从月经周期气血的特殊变化分析对脉象的影响.
"郁",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察手段,脉象是人体内气血运行和心理两方面的窗口,本文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探讨郁之脉象,强调郁脉在郁证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