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若干思考

来源 :全国第十七届洞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dada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的一项新生事物,是地质工作开拓服务领域的一项创举,也是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品牌,本文笔者在论述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广西桂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当前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者科普教育意识及若干对策,以期更好地开发地质公园这个科普教育品牌,提高人们的地质科学文化知识。
其他文献
对以大石围天坑为代表的岩溶塌陷型天坑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认为天坑的形成时代应该确定为洞穴大厅崩塌贯通地面的时刻;将已有的天坑定年方法归类为岩溶形态演化论推断法、地貌面推断法、洞穴相关沉积物定年法、天坑壁上石钟乳同位素测年法和地下河化学溶蚀推算法并进行了评述,认为它们基本上都是间接定年方法,虽然厘定了天坑形成的年代框架但得出的年代范围过于宽泛,而且数据差异甚大;首次应用宇宙核素36CI测定了大石围
桂林主要旅游洞穴景观出现石钟乳脱皮掉块、石钟乳砂状风化、颜色变黑变暗和灯光植物破坏等老化现象,本文为了研究洞穴环境特征以及旅游活动对它的影响,在芦笛岩安装了自动空气环境监测系统,观测研究洞穴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关系,分析旅游活动对洞穴环境的影响及系统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影响洞穴老化的因素包括化学风作用,物理风作用和生物风作用,文章最后为防止洞穴老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九寨沟风景区对其岩溶盆地的岩溶水积累了廿余年的水文和水质监测资料,为溶蚀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计算结果碳酸盐岩为25.74~35.983/km2·年,钙华为876.57~1242m3/km2·年.计算的意义在于:1、说明钙华是处于溶蚀为主的地质环境中。钙华体上的湖瀑景观是岩溶作用形成溶蚀形态;2、在钙华日渐衰退的地质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保护湖瀑景观的原始的地质环境;3、九寨沟碳酸盐岩溶蚀量与
在对自然环境物质的研究中,与其它物质相比,石笋因具有沉积剖面完整、微层明显、组分构造有序等特点而更能保存系统的、连续的气候信息。其分辨率至少可以到年,时间跨度可达数万年,且其分辨率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降低。与历史记录和树木年轮相比,石笋微层具有低频信息的优势;与冰芯相比,石笋微层不会因压实作用而使年层合并,这些独特的优点使石笋成为综合研究气候变化的理想载体。近年来,虽然石笋微层的年层性不断得到证实,
通过测试桂林地区三个石笋的210Pb放射性比活度,应用CIC模式计算石笋的沉积年龄,发现:石笋的210Pb的衰变快慢可以作为判断石笋沉积速率的一个初步指标,石笋沉积速率快,210Pb衰变速率相对较慢;石笋沉积速率慢,210Pb衰变速率相对较快。沉积速率高的石笋,采样的相对误差较小,也比较利于其他指标样品的采样;沉积速率低的石笋,则采样的相对误差较大,导致总的误差相对较大。
笔者对桂林盘龙洞洞穴系统的沉积物观进行了观测,通过简要介绍盘龙洞的地理位置、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结构,分析了盘龙洞的沉积物特征,该溶洞的沉积堆积成因类型全,分布差异大,局地相关性明显,沉积时段对比难;组合类型单一,横向对比难,因此,精选测年层,采足测年样,是综合研究的地质基础。
洞穴马陆是洞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洞穴食物链的最初分解者。本文通过介绍了洞穴平带马陆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分析了平带马陆种的划分及有效种名厘定历史,列举了平带马陆的种类及分布区域。
贵州省目前己知有蜘蛛目动物38科193属526种,占我国蜘蛛种数(3800种)的13.8%,物种较丰富。而贵州蜘蛛区系成分在中国洞穴蜘蛛各分区中也极具代表性,本文详细叙述了贵州洞穴蜘蛛的区系特征。
本文扼要阐述了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概念和发展简史,重点介绍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概况。
地质公园旅游系统的理论研究很不平衡,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地质遗迹调查评估和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上,其它方面研究极其薄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地质公园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其基础理论研究已经严重滞后于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的实践。结合当前地质公园开发地质旅游,本文提出了必须强化核心吸引力;必须利用外部环境保障;必须狠抓旅游支撑后盾;必须落实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等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