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判别法在冠心病心阻抗、血液流变学检测中应用的探讨

来源 :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IA0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2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分析197例冠心病和97例正常人的心阻抗、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在二十多项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筛选出SBP、QZ、dz/dt、S<,2>O、TS、HCT、血沉方程K值7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经判别回代,冠心病组判别符号率为 70.4﹪,正常组判别符合率为83.5﹪,总判别符合率为74.5﹪,将血液流变学、血脂及心阻抗有关检测指标用SPSS软件的逐步判别法(Stepwise method )分析后,建立了判别方程,对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医药信息行业使用的一些标准,包括术语标准、数据交换的标准、分布式对象标准等,目前国内的医疗信息系统发展到目前阶段,信息的标准化已成为瓶颈问题,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关于医疗信息行业标准的前沿,加以总结,对国内的同行有参考意义.
本文从药学实践中使用曲线的需求出发,研究了药学实用曲线的规律,开发了药学实用曲线绘制系统,实践表明,效果较好.
本文的目的是要说明在当代信息科学研究中存在三个认识上的误区:(1)完全从定义出发的研究思路,以及在信息定义上的纠缠不休;(2)在构建各领域信息学及一般信息学理论时,对香农通讯信息论模式的照搬,以为不数学化、形式化则不是科学;(3)在科学哲学上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帽子的恐惧,就象曾经害怕过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笔者认为,这三个误区上的错误认识,一直是信息科学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笔者把以往的信息学发
在医学信息领域内,医院信息管理及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个广为重视的研究课题.各医院自主开发的HIS,中央及军队分别研制的大型HIS软件已在众多医院运行.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正在设计开发中.本文的目的是提出观察和评价HIS的一个新的视角:系统智能的构成、水准及评价,想念这种新的认识方法有助于HIS的设计,开发和使用者进一步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把关于HIS的理论与实践提高新的阶段.所谓"系统智能",
眼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视器和中枢神经系统紧密连接成为视分析器,是机体的一部分并统一于全体,但在眼科学中我们所得到的解释仍然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并以直观检查为主的基本概念.而眼睛与大脑的关系则得不到确定的答案.特别是我们在对眼睛透视功能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眼科学的解释进行对比时发现,眼科学对眼睛视物过程的解释,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就促使我们对眼科学提出质疑.
本文在探讨复杂科学的概念的基础之上从一个侧面分析了生命信息科学与复杂科学的内在关系以及生命信皮科学的主要研究途径.
心电图(ECG)的自动识别及分类一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曾有文献指出利用高阶神经网络的平移旋转不变性,对规整的心电图信号进行分类,正确识别率较高.但作者重复实验用高阶神经网络(二阶)对MIT心电数据库的五类特征波进行识别,发现正确识别率很低,结论是高阶神经网络的平移旋转不变性并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数据,高阶神经网络应用于平移旋转不变性的价值需要重新探讨.
本文的目的是要说明在物质、能量、信息之外,信息能(或智能、泛智能)是构成宇宙的第四要素.1948年N.维纳在《控制论》中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的,即构成宇宙要素的"三元论",逐渐被科技界和全社会广泛接受.本文作者提出,人类文明应当进化到"四元论"的层次.对于生命体和包含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信息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智力资源应当优先
本文通过用两种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分析不同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麻醉状态下,脑电的非线性动态学特征具有较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了用这种方法来判断麻醉深度的可行性.
清醒大鼠血压及心率无创测量系统硬件由PC微机、生物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等构成.软件用编译BASIC和8088汇编语言编程.系统能实时、无创测量大鼠血压及心率参数.本文用两种检测方法比较所测大鼠血压及心率参数,结果提示两种检测方法所获数据基本相似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