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丁醇在Cu-ZnO-CrO/SiO催化剂上的脱氢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仲丁醇在Cu-ZnO-Cr<,2>O<,3>/SiO<,2>催化剂上的脱氢研究.该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反应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用量0.3g.气体空速1100h<-1>,反应温度在240-300°C,通过XRD、TPR对催化剂的表征可知,催化剂中CuO的存在是缩合产物产生的主要原因.经300°C还原4-6h的催化剂,可获得较高的活性,仲丁醇转化率为94.2℅,甲乙酮的选择性可达到97.6℅.本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其他文献
本实验室通过对甲烷在纳米镍颗粒上裂解生成纳米碳的研究,发现一些新现象,本文对此过程中纳米碳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本研究以氧化铁和氧化钙为主要原料,添加粘合剂和造孔剂制备铁钙复合型脱硫剂,结果发现高温焙烧后,FeO与CaO未形成尖晶石结构,氧化钙与氧化铁复合可形成互补,一方面,CaO的加入会提高硫剂的机械强度和抗烧结性能;另一方面,CaO在第一次硫化过程中会作为活性组分参与脱硫反应,提高了脱硫剂的一次硫容;再者,经再生过程后由于CaS深度氧化为CaSO,增强了脱硫剂的耐热性,还可促进FeO组分均匀分散,进一步
本文用热分析方法对O,H和CO在纳米级Au/AlO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H和CO在负载Au上的化学吸附计量数和脱附活化能,并依此讨论了H或CO氧化反应机理,为研究和开发利用金催化剂提供有益信息.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关于甲烷在过渡金属等催化剂体系上的活化模式、OCM和PO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及其与反应机理关系等的部分研究结果和看法.
本文在系统考察了温度,压力,原料气组成,原料气在反应区域的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按O的消耗情况,可把反应分为两个区域:即低氧转化率区域和高氧转化率区域.在低氧转化率区域,改变反应条件才会对产物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而在高氧转化率区域,各产物的选择性对反应条件的变化是不敏感的.因此,只有在相近的氧转化率范围内,讨论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才有可比性.本文提出要按照不同氧转化率区域,去考察产物选择性与各
NO是一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其中包括矿物燃料燃烧过程.因此,研究NO的催化消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制得了Co-ZSM-5系列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NO分解的催化活性.
本文采用电镜能谱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电镜能谱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杂多化合物—磷钼酸钠作为氧化剂,与H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
2﹪Mn/5﹪NaWO/SiO催化剂是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之一,具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和优良的稳定性.本文对在该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紫外拉曼光谱,有效避开了荧光的干扰,使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催化和表面科学的一种新表征手段.对SOZrO失活过程得到很好的紫外拉曼光谱的结果,说明这一技术可用于研究SOZrO催化剂的晶相变化.本文用紫外拉曼光谱初步研究了ZrO和SOZrO晶相变化,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本文介绍了3996重质馏分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实验室研制过程,通过实验可知:3996催化剂具有孔分布集中、金属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堆积密度较高和强度高等特点;3996催化剂改善了载体和金属相互作用,孔结构合理,制成的催化剂脱氮活性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且稳定性良好;3996催化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产品收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