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输电线路覆冰智能状态评估研究

来源 :2010年分散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输电线路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极端寒冷气候下输电线路覆冰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为分析覆冰对输电线路和杆塔可能造成的危害,实现覆冰输电线路智能化状态评估,根据其多因素影响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覆冰输电线路智能状态评估方法:明确了各状态评估特征量,建立了机械荷载状态评估和外绝缘状态评估模型;根据试验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了各状态评估的模糊规则库。南方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监测预警系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评估结果较准确,对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小水源工程是指小型水库、各种塘坝、拦河闸坝、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及大口井、浅机井、机井等水源工程。“九五”期间,山东省高度重视小水源工程建设,在完成各种大中型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兴建了一大批以拦蓄降水、矿坑水、生活可用弃水及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的水池、小水窖、小塘坝、谷坊、大口井、机井等小水源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发挥了“小水源、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2000年北方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使许多水库河流出现从来没有过的枯干和断流,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这给人们以强烈震撼:中国的水资源太缺了,水是中国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民生活就不能安定,经济更谈不上发展。就拿长春市来说,年初自来水公司还愁自来水供大于求,到了五月份,两个水库已无水可取。
研究了硅粉、粉煤灰、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耐久性等的影响,采取双掺硅粉和粉煤灰技术成功配制出C70高性能混凝土,确定了其最佳参数。实验表明,硅粉掺量为17 kg/m3,粉煤灰掺量为83 kg/m3,减水剂用量NN为8.6 l/m3、VZ为3.0 l/m3时,混凝土90d抗压强度平均值为79.9 MPa,标准差为6.3,离差系数为008,保证率为934,同时满足了抗渗、抗冻、抗冲磨及良
春小麦是巴彦淖尔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节水灌溉上有很大的潜力。该项试验研究是根据巴彦淖尔市的农业经济现状,采用缩小田块面积的技术措施,为灌区田间地面节水灌溉探索适宜的畦田规格、单宽流量及灌溉制度,提高有效灌水率,达到节水增产增收的目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流域水循环过程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对象依存和演化的基础。针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多次转化多次利用的特点,建立以水资源转化过程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按水力联系将内陆河流域系统分为独立的子系统。按水资源转化特点和用水格局将各独立水系统分渠灌区、井灌区和渠井混灌区三个一级计算单元,每个一级计算单元由若干灌区(二级计算单元)组成。运用水均衡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一级计算单元间的水资源转化过程,分
企业维持再生产的底线是排污费征收的最大界限,找出和确定这一界限,可以在提高排污费征收力度时避免企业承受过大压力。确定方法可以采取实征法、生产数据法、特定目的法以及市场理论法等,适用范围最广的应当是市场理论法。
以总排干沟为骨干工程的排水系统,过去主要承担着农业排水和防洪功能,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世纪初,随着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总排干沟及部分排干沟逐步承担起排泄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职能,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对总排干沟全线水质和乌梁素海水质造成严重污染。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水质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排水局将认真总结三年来的工作经验,落实中央1号文件,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
采用PVC管材作框架,并选用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植物构建了框架式模块化植物浮床,对上海白莲泾河道进行生态修复。运用生态浮床生态指标体系对生态浮床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床不但能改善河道水质,而且能提升河道的景观及生态价值,对城市景观河道的生态修复有借鉴价值。
农业非点源污染主要是农田中氮磷及农药等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地下排水和深层渗漏造成的污染。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水分和养分状况都会发生变化。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仪能够减少灌溉用水量,还可以通过减少排水量以削减农田污水排放量。本文主要以南方典型灌区--湖北省漳河灌区2007-2008年田间试验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农田节水和减污的耦合效应,为灌区更好的实施节水技术、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