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设计法到底是偏于安全还是不安全

来源 :2004中华钢结构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翼缘焊接连接、腹板高强螺栓连接的梁柱节点来说,其连接的抗弯承载力只有梁本身抗弯承载力的80%~85%,这就违背了在抗震设计中的“强节点弱构件”的基本原则。所以这种用“常用设计法”设计的梁柱节点,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就必然会出现节点破坏现象。因此,应该采用“精确设计法”,即考虑腹板承受部分弯矩”。那么,常用设计法到底是偏于安全还是偏于不安全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话题。
其他文献
有关各种缝的设置,一直是建筑和结构设计中比较头疼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缝附近的构件受力状况往往较差(如可能需要悬挑),而且构造处理复杂,影响建筑美观。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选择其他措施(如采用滑动支座或加大杆件截面等)而不是设缝来解决温度和沉降的问题。此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①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②保证计算简图与实际构造相一致。当然,对于某些较为特殊的情况,如露天结构且洛非主要受力方向的
目前,对索穹顶结构的成形分析多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英国的Bames等提出了动力松弛法,德国的Linkwitz等提出了力密度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类型的问题,但成形分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我们知道,索穹顶结构具有初始不稳定的特殊性。而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时,必须设定一个初始的结构状态。然而,由离散数据定义的初始结构状态未必都是正定的,这样就会在计算中形成一个不可取的病态结构,导致成形分析计
拱支承膜结构是索膜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有许多人认为,这种结构形式较之伞型膜结构形式要容易处理,其实不然。做这种膜结构更加需要认真的分析,仔细地对待拱与膜的连接处理。本话题包含两个核心问题:(1)膜与拱连接部位的构造处理;(2)对此连接构造的计界机模拟这两者间是相互关联的,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情况,搭接连接和固定连接。
ETFE ETFE的中文名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厚度通常小于0.20mm,是一种透明膜材。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等场馆中将采用这种膜材料。ETFE膜材常做成气垫应用于膜结构中(如图1所示)。最早的ETFE工程已有20余年的历史,而最著名的要数英国的伊甸园了。本文对一些典型的ETFE膜结构进行了介绍,关于奥运场馆是否应该采用ETFE进行了讨论。
安全系数法也称为容许应力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它是结构设计方法发展早期所广泛采用的一种半经验化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一个安全系数K来对材料的极限应力进行折减,以得到一个可以包络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容许应力。这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已基本上被一种所谓更科学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所取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时候无法获得足够多的统计资料,因此,对抗力分项系数YR的确定实际
本文关于梁柱节点形式及挠度控制选用进行了讨论,屋面钢梁当然要按简支计算,除非你的混凝土柱上还有一钢柱,然后才和钢梁连接。至于计算模型,笔者认为混凝土柱要按排架考虑,而屋面钢梁则可以按轻钢规程控制。
膜材的经向、纬向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相差很大,不知在荷载分析和剪裁中如何考虑?笔者见到一些分析中没有考虑各向异性,比如某些小品。但是对于单体面积较大的膜,不考虑各向异性是否会积累较大的面积差?本文就有关膜材各向异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国外的材料和结构专家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分析了膜面裁剪线方向的布置实例。
本文探讨了吊车梁与牛腿的连接方式,笔者提出了个人观点:①焊缝越大,焊接过程产生的内应力就越大,如果在焊接过程中不按照严格的工艺要求,导致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越大,对于吊车梁的现场安装,执行高级别的工艺几乎是不现实的;②构件越厚,疲劳特性也就越差;③像吊车梁与牛腿连接处的应力,很有可能是局部应力为主,是一般的手算无法预测的;④“满足规范”=“满足疲劳要求”这个假设是不合适的,不少结构就是这样破坏的。客观
本文探讨了梁柱节点不连腹板是铰接还是刚接这个问题,笔者在《高层钢结构建筑设计资料集》(机械工业出版社)中看到了许多关于此类节点的叙述,现简单介绍如下:是刚性连接的计算采用第三强度理论,T形连接件可以同时承受拉力和剪力(且不低);采用此种连接方式运输、安装都非常方便。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P44中提到了采用连续搭接檩条时的搭接长度“a”,但未给出确定长度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搭接长度‘α”的确定方法及参考值以及檩条搭接处截面惯性矩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