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制 规范管理 确保治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来源 :2004年太湖高级论坛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505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为国务院确立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加强治太工程建设,太湖局根据国家、水利部和世界银行在建设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不断规范和完善建设管理工作,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具有流域特色的建设管理体制,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质量.
其他文献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是太湖经济圈所面临的复杂、严峻的问题.如何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邻跑中国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本世纪初期太湖经济圈面临的新挑战.长江、淮河、钱塘江、闽江是太湖经济圈内的母亲河,本文认为,这些大江、大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保护要放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亟待建立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应在经济规划、城市规划中得以体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充
从单纯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中,不仅要治好水,管好水,更要亲近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各种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为此应加强工程的生态保护,大力推进亲水工程建设.
通过分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初步探讨了造成流域内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特点,提出了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及改善流域水环境的相应措施.
本文通过对2000-2002年环太湖出入湖河流水量、水质分析和污染负荷量计算结果分析,结合太湖水质变化和太湖水量平衡、污染负荷量平衡分析表明,自2000年后环太湖出入湖河流的水质污染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湖州、苏州地区环太湖河流水质总体得到改善,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的无锡地区环太湖河流水质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控制,但常州地区的河流水质浓度仍呈升高趋势.太湖水质在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中有所好转,水质恶化趋势已经
通过对东茭嘴疏浚有关问题的探讨,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研究、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引江济太调水实践证明,通过望虞河调引长江清水入太湖,对改善太湖和河网水体水质,抑制太湖蓝藻爆发,增加流域供水量,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在西岸支流污染严重、望虞河水质总体达不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现状条件下,为保证入湖水质和充分发挥望虞河的作用,应按照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控制污染源及西岸支流入望虞河污染物总量.本文还从恢复太湖和河网健康水生态的角度,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管理和排污总量控制
水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计算上海市水资源质和量的基础上,充分论述了上海市水资源特性、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为上海市的水资源规划管理和利用提供参考.
根据流域发展特点和现代进程的要求,提出流域供水保证、洪水管理和水网整治为太湖流域目前三项重要水利问题.经过分析,提出以三河一湖为供水水源,以管道为分区供水网络的供水保证体系.提出进行有序调度、资源利用、改善环境和维护河道作为洪水管理的内容.提出水网整治的重要性和整治措施.全文着眼于区域和水利现代化,着手于流域内较迫切的三个问题,提出对策,供流域管理参政.
通过对太湖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构造一个绿色、生态、景观型的太湖流域,促进太湖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全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177.4亿m,河流水质全年期综合评价超标河长达84.4﹪,主要湖泊基本呈富营养化.2000年太湖流域降水量属中等偏枯年,流域本地水资源量137.5亿m,而实际用水量316.1亿m,其中不合格水量近90亿m.解决太湖流域污染和水质型缺水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政绩观,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治污是根本,节水是关键,管理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