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影响试验研究

来源 :三峡工程运用10年长江中游江湖演变与治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对鄱阳湖湖区水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带来一系列水资源利用、水质、湿地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实测日水位资料分析认为: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可分为低水、涨水、顶托倒灌和退水四个阶段;顶托倒灌阶段湖区水位基本由长江干流控制,另外三个阶段湖区水位受湖口流量和长江干流的共同影响,受影响程度与水位站位置、湖口流量和长江干流相互作用强弱有关;三峡工程运行没有改变鄱阳湖水位”高水湖相、低水河相”基本特征,但对水位造成了一定影响.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索三峡工程运行对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蓄水期三峡工程运行造成湖区水位较大降幅,都昌最大均降幅达0.94m,枯水文年湖区水面面积减小达68%;增泄期会增加湖区水位,都昌水位最大均增幅约0.6m,中洪水年增加湖区面积约32%;枯水期三峡工程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根据资源三号卫星传感器的成像原理,构建严格几何模型进行直接定位.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资源三号全色影像进行实验,验证了姿态角常差的存在,并建立校正模型对其进行改正.利用少量控制点改正姿态角常差后,影像立体定位精度可显著提高.不同地区的实验结果表明,姿态角常差不是恒定不变的,需要根据长期观测建立其变化模型.
针对传统故障抢修过程95598客户服务中心与抢修班组沟通不及时、抢修信息反馈滞后,客户及时获知复电时间困难等问题,基于GIS的可视化展现优势集成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营销GIS应用系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无线网络(GPRS、GPS)等技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PDA)、单兵视频等移动通讯终端,实时反馈现场抢修信息和现场抢修视频,结合系统互动界面、服务在线监控等应用为远程工作站合理调度车辆、合理分工
针对渔船在海上捕捞无法实现定位、通讯、救援和作业监管等一系列问题,对建设基于北斗导航的海洋安全救助和渔业生产平台进行架构设计和功能研究.利用北斗一代的定位和短报文功能实现渔船的定位监控和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回传,同时在船载设备上安装渔捞作业软件实时采集和监控渔业生产过程,自动提交日志数据到后台统计分析渔区产量,搭建基于高精度电子海图的监控调度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对渔船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和安全救援等功能.通
水系的分布往往对一个区域的布局、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疆境内的阿克苏河及其两大支流库玛拉河、托什干河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古史资料,同时赴实地获取数据,并结合遥感影像对比分析,重点探讨前汉、后汉、唐、清及现代五个不同历史时期,该水系的变迁过程,并对影响其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得出:20世纪50年代以前,新疆境内阿克苏河河道的变迁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河流袭夺等;50年代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转移概率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方法,对2007-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该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面积变化差异较大,面积变化的显著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公园绿地、空闲地、公共道路用地、水域、城建用地,公园绿地、空闲地、公共道路用地、城建用地面积增加,水域、耕地明显减少,其中变化最剧烈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
本文分析了海岸线综合现有常用的方法,以栅格双向缓冲海岸线综合方法(即大地线粘连变换的海岸线综合)为基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形成一种面向海洋划界的海岸线综合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以广州市地铁网络为例,基于公交乘客出行心理特征提出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为网络可达性度量指标;应用公交路径分析算法,获取节点(地铁站)间的最少换乘次数和出行时间,构建换乘和时间矩阵,实现节点的换乘和时间可达性指标计算;在地铁网络空间连通性评价的基础上,应用ArcGIS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生成等值线图,勾画出整体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阐述其空间特征;进一步讨论目前广州市地铁网络空间结构的不足,并提出未来
本文通过论述潍坊市高新社区基于数字潍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数字社区,建议各地实施数字城市建设从网格化数字社区开始,把数字社区纳入到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街道和社区作为采集信息的基础中心节点,统一采集管理来自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数字/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是一个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本文通过论述潍坊市国土资源“一体化”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进一步阐述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工作,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市国土资源“一体化”电子政务系统会不断扩大应用和完善.
本文采用原型资料分析、长河段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分析和预测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水沙与冲淤影响,预测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对洞庭湖出口水位的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减少,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显著减少,对延长洞庭湖使用寿命有利;受三峡水库调度运用与长江干流河道冲刷影响,洞庭湖出口水位以下降为主,汛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防洪有利,枯期水位的下降将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