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菌体分泌的生物高分子物质,多为多糖﹑蛋白质﹑糖蛋白,也有发现为脂类和DNA。微生物絮凝剂能广泛应用在生物工程产品下游加工﹑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及废水治理等方面。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高效无毒,能生物降解,是现在絮凝剂发展的主要方向。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主要为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菌。 本文从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33,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体系有较好的絮凝作用,在最佳条件下最高能达到95%。该菌生长较快,在接种量为10﹪的情况下,停滞期为2 小时,然后进入指数生长期;在第10小时MBF-33 进入平稳期;在第33 小时进入衰亡期。实验优化了该菌培养基成分及研究了不同价位的金属离子对絮凝的影响,结果表明:(1)葡萄糖和蔗糖为碳源有较高的絮凝活性,但葡萄糖比蔗糖更利于该菌生长;对葡萄糖,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均不利于絮凝剂产生,适宜的浓度为25g/L。(2)与单一的葡萄糖和蔗糖相比,复合碳源能有效的提高絮凝率和菌浓度。随着C 葡萄糖/C 蔗糖增加,菌浓度和絮凝率随之增加。当C 葡萄糖/C 蔗糖=4/1 即蔗糖5g/L,葡萄糖20g/L 时,达到最佳效果。(3)该菌无法在单一氮源为无机氮的培养基中生长,,适宜的氮源为单一有机氮源;对产物发酵而言1.5g/L 蛋白胨能得到最高的絮凝率;对种子培养基,5.5g/L 或更高的蛋白胨可以让该菌生长得更好。(4)0.2g/L 的(NH4)2SO4 和MgSO4有利于菌生长,但不利于絮凝剂产生;NaCl﹑KNO3﹑CaCl2 既不利于菌体生长,也不利于絮凝剂产生。(5)一价阳离子Na+对絮凝没有促进作用,K+有少量促进作用;Mg2+、Cu2+、Ca2+、Al3+、Fe3+等二价和三价离子对絮凝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Ca2+效果最好,是最佳的助凝剂。(6)在整个悬浊液体系中Ca2+浓度达到1.8mmol/L 时有最好的絮凝率,过低的Ca2+浓度不利于絮凝,过高的Ca2+浓度则会抑制絮凝。
其他文献
使用分子反应动力学模型,在裂解炉中进行裂解石脑油的模拟计算,发现分子动力学模型反应式不守衡,通过改变优化模型参数,使结果与实际值更加吻合。该优化的模型参数可应用到新建或改造裂解炉的设计之中。
本实验研究了微型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胶原凝胶包埋培养大鼠肝细胞用于药物代谢的情况。以非那西汀的代谢表征Ⅰ相酶活,以7-HC 的代谢表征Ⅱ相酶活。以BNF 作为诱导剂,检测BNF 对Ⅰ相酶活的诱导。结果发现,Ⅰ相和Ⅱ相的酶活在第7 天还能保持初始值的35%。经过BNF 诱导后,所检测的Ⅰ相酶的活性增加了2.4 倍左右。本实验结果提示了微型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肝细胞的凝胶包埋培养比较适合用于药物代谢及药物之间
本文采用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了pH值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交替范围为5.0-9.5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好。与其它不同制备方法相比,酸-碱交替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和耐热性,耐热后活性保留率达88﹪,比其它催化剂高8-20﹪,而且耐热后活性还高于其它催化剂的初活性。
本文对落下床反应器中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混合物中生物质比例(BR)的增加,相比于理论值,共热解所得半焦产率明显降低,而挥发分及焦油产率都有所升高。与白松/褐煤相比较,豆秸/褐煤共热解过程中发现的协同效应更为明显。
本文针对Mellapak 350Y型规整填料特征单元内的流动及混合现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Dynamics Fluid, CFD)的方法模拟了单元内的液相单相流流动,并结合脉冲示踪法对其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特征单元在不同流速下的返混系数。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在室温下以甘油水溶液(65%,wt)为测试液体,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
钯膜的附着力是影响负载型透氢钯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文献中尚未发现测定钯膜、特别是管式钯膜附着力的有效方法。本工作采用十字划格法、直接拉力法和气体压力法测定了典型管式钯膜样品的附着力,这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其中后两种还可以给出定量结果,特别是气体压力法反映了钯膜附着力最弱处的局部附着力信息。钯膜附着力随载体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增加的事实也得到了实验结果的印证。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
在常压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氟化铵溶液浸渍及氟硼酸铵同晶取代改性前后的MCM-22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在2-甲基萘(2-MN)与甲醇烷基化制备2,6-二甲基萘(2,6-DMN)反应中,2-MN 转化率、烷基化、异构化、歧化活性、2,6-DMN 及β,β-DMN 选择性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铵改性的MCM-22 分子筛催化剂在实验条件下的2-MN 转化率可稳定在55﹪左右,异构化和歧化活性显
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在间歇搅拌反应釜中测定了醋酸和甲醇反应体系在不同温度下(313~323K) ,不同催化剂含量下[0.8﹪~1.4﹪(wt)]的常压液相反应动力学,得出了上述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表达式。在实验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与催化剂浓度呈线性关系。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关系符合Arrhenius 方程。该反应的活化能为33.45 kJ·mo-1l。
许多化工分离过程中,都涉及多组分系统的扩散控制的质量传递,相应的扩散速率计算对过程工程的精确量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Maxwell-Stefan 方程用于计算多组分溶液体系扩散传质的基本思路,并基于局部组成概念建立了半经验关联式,以通过二元体系的扩散性能以及Wilson、NRTL等相关参数推算多元体系的Maxwell-Stefan扩散系数。
原油的物性参数在石油工程中对于制定石油开采方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油田已到开采后期,油的粘度非常高,而已有的计算模型只适用于较轻的油品。本文针对高粘度油藏原油,对现有计算模型作了一些改进,其中包括拟合了二元交互参数;原油特征化方法的改进,考虑了稠油中有机固相的存在;改进了LVIS 粘度关联式,使其能应用于含沥青质体系的计算。经过实验数据的检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得到了较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