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冻胶与微生物复合调驱技术在胡尖山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第十三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分析胡尖山油田侏罗系油藏微生物驱油实验效果,发现大渗流通道减少了菌种在地层中滞留时间,降低了驱油效果.为了延长微生物驱油有效期,提高增油效果,进行了弱冻胶调堵与微生物驱油相结合的复合调驱技术.筛选出配伍性良好的聚丙烯酰胺冻胶及有机铬/有机醛交联剂,优化注入工艺参数,并开展矿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合调驱技术可以有效延长菌种在地层滞留时间,平均有效期由124天延长至322天,为低渗透油藏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志靖三角洲地区中生界长C探明储量动用程度高,建产资源严重不足,每年近1200万吨左右储量缺口.新发现长A、长B油藏勘探评价取得阶段进展,具备一定的增储建产潜力,但仍面临沉积微相、储层特征、甜点分布规律不清楚,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朗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展研究工作,为后续产能建设提供资源储备.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是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长62、长63以及长64四个亚油层组,对主力层长612段细分为6个小层.根据160条连井剖面的建立,结合新增油水井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地层划分的准确性.建立工区地层等时对比剖面和骨干井的砂体对比剖面,阐明砂体连通情况,为后续分析储层沉积相、评价长61层各单砂体水驱指标以及明确各单砂体
本文在充分研究A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基础上,提出了布井位置、改造方式、物性下限等关键参数的优化方案,综合评价了2016年现场实施效果,得出的相关结论及认识对同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工作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2014-2016年在大路沟D区开展整体加密,加密区水驱认识及剩余油分布、井网、改造方式和改造规模的选择,直接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提高单井产量、有效控制含水,提高加密井开发效果,开展加密影响因素、加密技术研究,有利于下步加密井部署和加密井稳产.
大路沟A区属于典型的"三低"油藏,储层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油层内部不均一,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严重的层间、平面和层内非均质性.在近些年的开发实践中,通过不断深化对储集层性质、渗流规律和开发规律的认识,形成了适应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理念、开发方法,实现了连续6年自然递减稳定在8.0%左右,含水上升率稳定在2.0%左右,长期保持I类开发水平的目标.大路沟A区在绥靖油田长6油藏具有代表性,将该油藏
第四采油厂网络中存在广播域较大、IP地址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网关设备负载太大和网络准入门槛较低等问题,导致网络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出现问题.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配置进行优化,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网络性能,并进行效果分析.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老油田都已经处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调整的主要内容为"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准确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对老油田调整开发方案、制定增产挖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分布常用的方法有小层沉积相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油藏数值模拟法、油藏工程法以及钻井取心等.本文以靖安油田S区为例,在油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构造、储层非均质入手,研究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评价各层剩
随着油田常规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水驱前缘逐步推进,水驱优势通道水洗程度增加,油井见注入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藏控水稳油难度大.2016年开始在杨Y油藏开展微球驱试验,封堵水驱优势通道,促使液流转向,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从而驱替非水驱优势通道内的剩余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微生物活化水改善水驱技术可有效利用采出水资源,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生物表活剂、生物聚合物、生物气、有机酸等,提高洗油效率、调剖、乳化原油等作用,新Y油藏目前开发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通过试验微生物活化水驱改善探索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重点通过试验区的选取、过程管理、效果评价方面对前期的实施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随着对JY油田长82油层组储层砂体展布的进一步了解,发现JY油田长82油藏东西部储层物性存在一定差异.本次将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宏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特征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JY油田东西部长82储层物性特征,为油田开发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