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解——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视角

来源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是在既定约束条件限制下,运用工具条件从已知条件和假设条件出发求解由 非均等状态转变为均等状态的制度解;其主要措施是:政府供给制度“退城入乡”,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为主; 私人供给制度和第三部门供给制度“退乡入城”,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为主;创新政府服务规则,建立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受益人三方承担“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机制,实行固定出资和弹性出资相结合的成本分摊机制,避 免“平均化陷阱”。
其他文献
农村合作行为是嵌入在农村社会生活之中的一种行为实践,因此对于农村合作行为中惩罚机制的 探讨与研究则有必要深入分析行为发生的社会基础。本文在引入类型化的比较视角后,区分合作行为中惩罚机制 形态的类型差异,并探讨了不同合作行为中惩罚主体以及惩罚手段的差异。这种类型化的比较视角不仅可以理解 中国乡村社会本身的非均衡性,更重要的则是在这种非均衡性之中有助于研究者把握村庄生活中的诸多面向以及 村庄事件的发生
基于1981—2006 年的世界时序数据,解析了国际橙汁价格的波动态势,并通过构建协整模型对国 际橙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世界橙汁出口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际橙汁价格下降 0.5 个百分点﹔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际橙汁价格则上升1.25 个百分点。因此,为保持国际橙 汁价格的相对稳定,世界橙汁各主产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全球橙汁产量和出口量的稳定持续增长。
随着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进 入了人类的食物链,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和态度却有很大差异,而消费者认知与态度又将直接决定着GMF的发展方向和 市场前景,因此开展GMF消费者认知与态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GMF的发展现状,接着对国内外有关 消费者对于GMF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进行了研究综述,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使用1997 年1 月到2009 年12 月国内天然橡胶橡胶、国内合成橡胶、国际天然橡胶的月平均 价格数据,运用H-P 滤波法、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方 法研究了各类价格的周期性和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波动周期缩短,震荡更加剧烈; 国内天然橡胶和合成胶与以人民币计价的天然橡胶国际价格存在协整关系,但与美元计价的则不存在;国内
农村市场主体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 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农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 盾。本文以重庆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现状和作用机制,并就进一步发 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畜牧业生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上海市集约化畜 禽养殖的环境影响和污染的现状,从居民角度分析畜禽养殖的外部性问题。通过理论演绎,从经济学角度证明了 外部性发生的必然性。进而提出应该着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环保型畜牧业。
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动因包括资源稀缺、利益诱导、经济激励以及人们偏好和其他因素的 变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遵循制度变迁的一般路径,变迁过程由政府第一行动集团为主导,以农户第二行动集 团为主体,通过确权到户和规范流转等重要环节,共同实现改革与变迁目标。深化林权改革的主要路径是要构建 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政策、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本文就劳动生产率与我国茶叶出口关系进行国际比较,以探讨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削弱的根本原因。 具体通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工业化进程加快以来,世界茶叶生产前十国与出口概况的比较分析和茶叶劳动生 产率与茶叶出口关系的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世界茶叶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世界茶叶出口的不断增长,我 国茶叶劳动生产率是世界前十国最低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茶叶劳动生产率与出口关系是世界前十国最显著 的国家。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目前我国不同的粮食财政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程度,采 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粮食财政补贴政策对粮食安全的效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粮食财 政补贴政策是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提高粮食自给率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但促进的作用有限。我国目前 实施的粮食直补政策很难有效促进粮食增产、粮食自给率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生产性专项补贴政策的总体 效果优于综合性
保障粮食大省粮食产出稳定增长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基于 1950—2006 年湖南粮食产出统计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方法证实了粮食大省粮食 产出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 且其产出的时间序列波动呈逐年增大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实现粮食大省粮食产 出的稳定增长是有条件的;文章在系统分析粮食大省粮食产出稳定增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