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毒性的初探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质毒性测定是当今水质监测的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毒性测定的现状,并利用南开大学最新研制的NE713型水质毒性测定仪对天津市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水、天津市五个泵站水和海河水的毒性进行了测定和讨论,探讨了对污水进行毒性测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其他文献
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是在缺氧状态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过量吸磷的同时完成对硝酸盐的还原,即反硝化聚磷过程.硝化液回流为反硝化聚磷菌提供电子受体,因而回流比对反硝化除磷影响显著.本文通过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并且认为该试验的结果可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改造的参考.
采用三段式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在低溶解氧(DO)下处理低COD/TN(COD/TN=2.0~3.0)小区生活污水.研究了低DO下系统对COD、氨氮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系统的污泥沉降性能.结果表明,低DO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87.9﹪.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时,氨氮去除率大于98﹪.为节省能源,将HRT降至8h,氨氮去除率仍大于95﹪,出水氨氮均小于5
研究了缺氧/好氧强化生物絮凝+生物膜工艺对生活污水CODCr、NH3-N、TN、TP、浊度的去除效能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缺氧、絮凝池的最佳HRT之比为3.6/2.4h;絮凝池最佳DO为0.5mg/L;最佳水力负荷为4.0m3/d.在最佳工艺运行参数条件下,CODCr、NH3-N、TN、TP、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05﹪、44.91﹪、39.43﹪、63.46﹪、71.03﹪,出水CODCr
针对本试验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和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提出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通过控制曝气池内溶解氧(DO)浓度平均在2.0mg/L,温度30℃,实现了稳定的亚硝氮积累和较高的氨氮去除率,亚硝化率[NO2--N/(NO2--N+NO3--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2﹪和8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污泥负荷明显
采用改进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并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论.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原生渗滤液COD浓度在17157~33599mg/L时,通过控制进水量,调节停留时间,控制反应器容积负荷在6.5~15.8kg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5.0﹪~91.8﹪,去除率与容积负荷呈负相关性;出水COD平均浓度2596mg/L,但是可生化性较差,BOD5/COD平均为0.
本文采用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移动床组合工艺(AF-MBBR)处理滨海垃圾卫生填埋场高盐渗滤液.研究结果表明:好氧移动床生物反应器对渗滤液中的氨氮具有非常高的去除效率;但高盐量对AF-MBBR去除CODCr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CODCr平均去除率仅为22﹪.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出专性耐盐菌,对高盐渗滤液生物处理系统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本文阐述了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MAPGIS排水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管网管理和专业分析为着重点,对排水管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功能层面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ZT池(即"三区"廊道交替池)已在珠海市吉大水质净化厂(BOT项目)成功运行1年半以上,其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出水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本文简介了吉大ZT池的概况、主要特点、运行效果和几点初步体会.
为了改善深圳河和布吉河的水质,需对布吉河水质净化厂进行改造.为了确定最佳改造工艺,进行了强化短水力停留时间的HYBFAS工艺的中试验研究并对试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中试试验共运行了50天,在强化复合生物反映池(HYBFAS)中在DO=3~4mg/L和硅藻精土投加量20~30mg/L的条件下,进水COD=110~470mg/L,BOD5=85~190mg/L,SS=100~440mg/L,TN=21.8
文中通过理论推导说明了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为比较不同废水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多少,测得的BOD5与UBOD(完全生化需氧量)的比值应为0.68左右,在此基础上才能可靠地计算BOD5/COD的值,进而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后,文中以某工业废水BOD5测定为例,对BOD5测定时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验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