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狂犬病nested 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可感染[173].我国是狂犬病的高发地区,人的狂犬病病死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据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疫情报告,自2002年以来每年因该病死亡的人数均超过2000人,并且逐年上升.狂犬病己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疫病。 RABV是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的成员,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长度为11928~11932 nt,编码5种结构蛋白,分别为核蛋白(N),磷酸蛋白(M1),基质蛋白(M2),糖蛋白(G)和RNA聚合酶(L),由对应的5种结构基因编码,其中N基因由于型间相对保守和复制过程中的高拷贝的特点成为病毒分型和分子诊断的目标序列.本文根据N基因部分序列,采用系统发生分析的方法将已发现的LV确定为7个基因型,此外尚有4种未分型。目前我国狂犬病毒野外分离株仅限于基因Ⅰ型,不过考虑到大陆架构的分布特点,不排除会有其它基因型狂犬病毒的存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类和自然界接触的越来越频繁,使得人兽共患的疾病有增长的趋势,西尼罗河病毒病就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典型的疾病,时至今日,他已经导致多人感染甚至死亡.本文就此病毒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作一简要综述。
副粘病毒病,是当今危害世界养殖业最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世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相继出现各种动物副粘病毒感染的报道,给世界各地的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副粘病毒病对世界养殖业的危害越来越大,尤其猪感染禽副粘病毒-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要对副粘病毒提高关注.因此要对副粘病毒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M蛋白是病毒囊膜上的第三种蛋白,维持病毒粒子的结构和完整性,研究表明,M蛋白与F蛋白有密切的关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有效CTL免疫应答的并非完整的蛋白质抗原分子,而是抗原来源的特异性CTL表位。因此,对CTL表位作出高效、准确地预测,进而通过实验方法鉴定,是基于表位的疫苗设计以及发展特异性CTL免疫应答检测技术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一系列该领域的新成果被应用于CTL表位预测。通过建立新的算法和编写相应程序,大大提高了CTL表位鉴定的效率,
由于近几年国内外动物疫病发生频繁,特别是人畜共患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疫病的不断发生,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众所周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病都是病死动物处理不当或加工食用病死动物造成的。由于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处理不规范或者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所限,为减少养殖损失,不自觉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而随意自己加工或售给不法商贩进行隐蔽违法加工
在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研究中,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冠状病毒和弹状病毒是比较常见的病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病毒的形态结构,从而给出一个电镜实验指标。但是对病毒进行负染色观察时,这四种病毒在形态结构上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当样品不够新鲜或体外培养条件不同时,病毒的形态结构会有一些改变,与典型的病毒粒子相比有差距,使观察者难以准确判断其结果。例如,副粘病毒接种鸡胚进行培养时,负染电镜观察可见到短杆形
自然杀伤细胞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具有两个功能:细胞溶解性和产生细胞因子,这两种功能受到大量激活和抑制的受体的调节,包括近来新发现的受体,可以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中以独立的方式选择性的激活细胞溶解性。根据这种不需提前免疫,自发发挥细胞毒性的功能,NK细胞被认为在免疫监视和癌症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NK细胞生物学的新见解表明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控制感染,尤其是恶性疟原虫的感染
本研究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编码志贺毒素、紧密素和H7抗原的基因(stx1、stx2、eaeA和fliC)设计引物,扩增大小不同的特异性片段,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多重PCR方法,可用于粪便和环境样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同时能够判断目的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本实验对待检样本的增菌培养也作了初步探索,通过有选择性的增菌,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对人工污染的水、土壤和粪便样品以及实
狂犬病(Rabies)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哺乳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该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或皮肤黏膜接触病毒等直接接触的方式而感染。人及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易感动物主要是犬科和猫科动物
朊病毒病是一种由蛋白感染因子引起的人和动物可转移神经退化性疾病,它广泛存在于动物界中,包括人的库鲁病、克雅氏病(CJD)、吉斯综合征(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及动物的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和鹿、猫、水貂等的海绵状脑病。在上述脑病中都可以发现不同的朊病毒分离体,这些不同的分离体称之为"株"。
1982年Prusiner提出了朊病毒假说,即朊病毒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或朊蛋白疾病(TSE),且该病毒无核酸,由一种"感染性"蛋白组成,蛋白可使正常宿主蛋白PrPc转变为异常形式。他纯化了这种致病性蛋白,此时这种假说普遍被接受.目前,对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一个共识,认为该病是由朊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统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本文针对TS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