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中温病重症的治法浅析及运用

来源 :2007纪念温病学家吴鞠通诞辰250周年高层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重要文献,其中对温病重症的辨证论治自成体系,对后世温病重症的临床治疗具重大指导意义。本文对《温病条辨》中温病重症心包证、动风证及血分证的辨证治疗加以梳理归纳,并例举《吴鞠通医案》病案一例以临床应用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胆囊癌组织内浸润的意义。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方法及检测其抗肿瘤免疫活性。方法:收集1996年~2000年间经手术切除,病理临床资料完整的胆囊癌标本42枚。42例胆囊癌病人中年龄35~76岁,平均56.4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29例,男女之比为1:2.2。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取手术切除的空肠石蜡切片,以空肠肌间神经丛作为S-100的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SP试剂
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嵌顿的手术处理是肝胆外科的一个难点,常需具备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处理不当可导致结石残留、医源性胆总管远端穿通伤及十二指肠损伤,从而酿成胆漏、肠漏、大出血等严重的后果。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科35例胆总管壶腹部结石嵌顿病人术中采取正确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资料与方法。
为了研究腹腔镜下肝外胆道立体解剖结构,本文采用“三管一孔一脏器”显露(简称TOO)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现报道资料与方法。
门静脉海绵样变(PVCT)是由于门静脉主干及其肝内门静脉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后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肝门区及其周围侧支循环形成并扩张迂曲呈静脉血管瘤样改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它属于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临床少见。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但疗效均欠理想。我们在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例小儿PVCT用亲体肝移植加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属于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范畴。虽不是一个独立类型,但其病理生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上有其共同特征。如认识不足,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短肠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我科1995~2005年共收治炎性肠梗阻病人26例。本文总结临床资料。
肝移植术后妊娠对母亲和胎儿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有的甚至危及母亲和胎儿的生命,因此,肝移植术后能否正常妊娠和分娩是移植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我院1例换肝病人成功妊娠分娩一男婴,现报告临床资料。
本文对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淮阴区王兴镇大兴庄惊现一对带有石鼓的门枕,做了介绍,并推测为吴鞠通故宅遗物.
清代名医吴塘,字鞠通(1736 1830),淮阴人,清温病学家。 本文对吴鞠通的一生和其所著《温病条辨》进行了介绍.
乳腺增生中医又称"乳癖",是非肿瘤性,非炎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约占育龄妇女的40%,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45-50岁达高峰。临床特点以乳房疼痛,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经后明显缓解为特点。检查时可以触及大小不等结节。本文介绍采用消癖汤1,2,3号治疗30例乳腺增生症,取得了满意效果。
严冰老师系江苏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在治疗外感热病和疑难杂病方面造诣颇深。本文将严冰老师就吴鞠通用方应于用治疗外感热病验案数则加以整理,做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