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活化超级电容器用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2010中国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水热法对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进行二次活化处理.对不同温度下水热处理后的活性炭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水热处理可以疏通炭颗粒孔道、去除炭颗粒中吸附杂质和增加活性炭表面惰性,得到比电容高、电化学性能稳定的二次改性活性炭.
其他文献
以PEG-6000为分散剂,用醇-水共沉淀法制备NiAl2O4纳米粉体,并将其制成NiAl2O4/TiO2复合薄膜电极.采用XRD、TEM、UV-vis、太阳能电池Ⅰ-Ⅴ测定仪等分析手段对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PEG-6000后,粉体分散良好.当NiAl2O4纳米粉体掺杂量为2%时,复合薄膜电极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光转换效率(η)达到5.93%,与纯TiO2薄膜电极相比,提高了17.4%.
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理论及实验参数对生物质捆烧锅炉进行正、反平衡试验,结果表明捆烧锅炉的热效率、热水流量、热损失等热性能参数达到了设计要求,证明了该锅炉设计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提出了降低损失,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设计的方向.
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工厂产生的含铅废水的处理对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物吸附的方法来净化含铅废水,将具有吸附快、容量大、选择性高、成本低廉以及后处理简单方便的特点.本研究采用柑桔榨汁后的废物为原料,经过简单的碱性皂化处理后,即可得到高效吸附除铅的净化剂,吸附效率堪比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考虑到工业实际应用的效率问题,本研究将制成的吸附剂与微滤膜分离技术集成组合在一起,
为改善304不锈钢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环境中的耐蚀性,采用电化学方法在304钢上合成了聚苯胺膜,并测试了聚合工艺对改性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耐蚀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极化电位低于800mV时,聚苯胺膜层能显著提高基体的耐蚀性并使基体一直处于钝化状态.阳极脉冲电位为1.0V时得到的聚苯胺膜的防腐效果最好,此时改性钢在模拟PEMFC阴、阳极环境下的腐蚀电流密度均为4 μ A·cm-2.当阳极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方法,以载玻片为载体制备了具有一定厚度的碳微粒掺杂改性二氧化钛薄膜.对所得膜层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显微分析(SEM)、原子力显微分析(AFM),并测试了其在紫外光下对难溶有机物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碳微粒的掺入并未引起二氧化钛的相转变,但改变了薄膜的表面形貌.该表面比未掺碳微粒的常规溶胶凝胶法所得薄膜表面更加粗糙,并形成了大量的沟壑,这增加了膜层的
本文针对槽式聚光器太阳能利用装置所需的管式集热材料的问题,制备了一种集热碳陶瓷材料.文中介绍了利用中药材提取后的残渣制备碳陶瓷材料的方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原中药残渣及制备的粉状碳陶瓷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的预碳化中药残渣在热解和碳化烧结过程中逐步形成碳与玻璃碳网状体,并在高温碳化(玻璃化)阶段发生重构,形成均匀的多孔片状结构,孔径约在0.5μm左右.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是决定其系统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现行的七种运行方式及其新实验的结果综合分析,得到通过变频调速技术调节循环水流速,即:大温差时大流速,小温差时小流速,可以取得较高的运行效率.对于提高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整体效率,推广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应用,有积极的意义.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减排量计算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1999-2007年北京市农村沼气、太阳能资源以秸秆替代、薪柴替代、煤炭替代及比例替代四种方式替代传统能源的实物量和温室气体减排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能建设的减排比例远高于沼气工程,二者2007年实现温室气体减排CO2 22.45-26.31万t.
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作超级电容器的电解液,与活性炭电极组装成模拟超级电容器,和其他两种有机电解液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结果显示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酸盐(EMI-PF6)在循环性能、恒流充放电及高电压放电等方面优于甲基三乙基铵六氟磷酸盐(N1,2,2,2-PF6)及N-甲基-N-乙基-吗啡啉六氟磷酸盐(N1,2M-PF6).BMI-PF6超级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循环特性及稳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我国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方式之一,对我国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介绍了生物质成型设备生产和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典型成型设备成型过程能量流及成型燃料在家用炉上燃烧的有效热利用.结果表明: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设备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