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石疽古代诊治文献汇析

来源 :全国民族医、中医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名溯源,石疽属于阴疽的一种类型,疽为发于肌肤而坚硬如石者,指发生在颈项、腰部、膝盖或两侧部等部位或全身其它部位的肿核,发无定处,主要分为上石疽、中石疽、下石疽.上石疽生长在颈部的两旁,皮肤色泽无明显改变,如同正常皮肤,大小如桃李般大,质硬如石,肿痛不热,多由肝经郁结,气血凝滞经络而成.此证初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疲顽之证.中石疽长在腰胯之间的部位,多因寒气侵袭,瘀血阻于脉络而成,时而有麻木样疼痛感,病情缠绵难愈,难消难溃,坚硬如同石头,皮色不变.下石疽生长在两膝盖之间,多由正气内虚,寒邪趁机深袭,致血瘀凝结而成肿溃.石疽病因复杂。阴寒内盛,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先天不足、房事不节,均可使五脏受损,寒邪侵袭肌表,客于经络,阻滞脏腑气机和血液运行,情志失调,郁怒忧思太过,脏腑气机失于调畅。正气亏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患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石疽的形成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寒、滞、瘀、毒、虚五个方面,石疽在治疗上宜内外合治。内外治法都应以温补为主,内治法尚可兼清肝顺气化痰、补虚排脓,外治法主要以补虚托里为主,同时可行针灸治疗,内治外治药物主要有犀黄丸(西黄丸),紫元丹,加味二陈汤,木香散贴方,鹿角散方等等,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劳逸结合等。
其他文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dysplasia),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治疗方面,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以生长因子、沙利度胺和输血为主,而治疗高危患者则以去甲基化药物、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为主,分析了补脾益肾复元汤联合司坦唑醇片的治疗效果及T细胞亚群的水
紫癜病属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古代医家多从热、虚、瘀等方面论述,现代医家将其证候归结为热盛迫血、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瘀血阻滞四种.紫癜病之热有实热(火)、虚热(火)之分.正如《景岳全书·血证》云:"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此为实热(火)所致紫癜病的病机要点;《血证论·咳血论治》云:"凡病血者……无不由于水亏,水亏则火盛",指出阴虚火旺是常见的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性是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可伴原始细胞增多,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地西他滨(Decitabine)是一种去甲基化药物,2006年,FDA批准地西他滨用于MDS的治疗,2008年9月28日SFDA正式批准其用于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中危-Ⅱ和高危的初治、复治MDS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本病经过规范化治疗,仅有不到5%的患者生存期可达10年.[1]且患者大都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年老体弱,多病缠身,化疗有时难以耐受,临床疗效欠满意.大量文献报道证实:中医药治疗MM可以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减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根本原因是患者免疫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血小板自身抗体还可影响巨核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血小板的生成.此外,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固有免疫系统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是免疫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病理免疫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小板减少.本病为血液系统常见病,临床以慢性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甚至可因并发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至今尚无理想的防治方法.现代医学仍以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治疗手段,因(10~15%)等使其应用收到了限制.笔者通过多年对该病临床和文献的研究,根据祖国医学"伏热"理论,提出特发性血小板
黄老治疗紫癜,常用清热、凉血、滋阴之法,除此之外,还重视调肝.黄老认为,治血之法不能仅仅拘泥于见血止血。要从病机出发,辩证来看待。因出血反复,病情缠绵不愈,容易情志不畅,致肝木失调.肝木之火偏旺,热入血分,迫血妄行.肝木之火失于条达,亦可横逆犯脾,脾虚精血化生乏源,又致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迫血妄行.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所致的常见出血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然其应用因副作用多、长期缓解率低而受到了限制.根椐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采用健脾补肾泻火凉血作用中药制成的生血灵(SXL)治疗ITP患者124例,生血灵治疗ITP疗效良好、稳定持久,作用于不同的发病的环节,推测生血
目的:观察健脾滋肾泻火中药生血灵联合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采用生血灵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西药对照组30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中西医疗效、止血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BP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治疗组
焦中华教授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之一.焦中华教授从医四十余载,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病方面潜心研究多年,博采众长,融汇中西,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血液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有着独到的见解.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焦老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生髓,人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