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病相关的口腔微生态分析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龋齿是一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既往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在龋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于口腔微生态,特别是龋病过程中的变化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儿童龋齿过程中口腔微生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方法:筛选出25名患有龋坏的儿童和19名无龋的儿童,并收集唾液样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对口腔微生态的进行分析,研究口腔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基因组。结果:从44个样本中,共获得了132Gb的数据,包含248万个基因。其中有1042382个基因同源。其次,我们发现,口腔微生物种主要由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Bcteroidetes、Actionobacteria和Fusobacteria组成。在有龋儿童中,变形链球菌,普氏菌属含量较高。且有龋和无龋的儿童口腔微生态结构略有不同。此外,高龋儿童中部分基因通路丰度升高,如粘多糖降解、氮代谢和lipotic酸代谢。结论:与传统的16 s rDNA方法相比,使用宏基因测序的方法能更好的分析口腔微生物。部分与龋病相关的基因通路应考虑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临床患者根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148例,共694颗牙的牙科CBCT图像,分析钙化根管的发生率,研究钙化根管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牙位以及牙体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结果:148例患者的694颗牙中有116颗牙存在根管钙化,发生率为16.7%.统计学分析表明男女间无差异(P=0.163);磨牙组、前磨牙组与前牙组的根管钙化发生率分别为42.9%、10.5%与1
目的:对于大范围根尖周病变,临床以X线评估其显微根尖手术疗效,存在影像重叠,图像失真等多种缺陷,本研究探究基于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数据的三维重建技术评估手术疗效是否可行.方法:本研究选取临床上15颗存在大范围根尖周病变(根尖病变最大径>5mm)的患牙,拍摄术前术后CBCT,随访时间均大于1年,完成根尖周病变的三维体积重建,进行术前术后根尖病损的体积
目的:回顾性研究来自中国的23名患者26例自体牙移植病例,随访2~8年.方法:临床选取2008年-2013年就诊于天津市塘沽口腔医院行自体牙移植的23名患者(男性6名,女性17名),主诉分别为第一、第二磨牙残冠或者缺失,牙外伤,牙劈裂,23名患者一共26颗需要移植的牙齿,其中2例牙根发育未成熟.随访2-8年,根据患者主诉、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分析成功率.结果:临床检查表明26颗移植的牙齿都不松动,
目的:比较盐酸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下颌磨牙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行下牙槽、颊、舌神经阻滞麻醉后牙髓治疗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磨牙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40名,男性18名,女性22名,年龄18~60岁,左下颌磨牙29颗,右下颌磨牙11颗,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40名患者分为A、B两组,均行下牙槽、颊、舌神经阻滞麻醉.A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4ml麻醉,B组采用2%利多
目的:采用离体牙评价不同时间马来酸对根管壁玷污层去除效果及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颗人单根下前磨牙,样本均在距离根尖13mm处截冠,预备后随机分为5组,采用不同时间的7%马来酸对根管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是30s,45s,1min,3min,另设一组空白组作为对照,作用后联合2.5% NaOC1冲洗1min,最后用5ml蒸馏水根管冲洗1min,并用纸尖干燥根管.将样本纵向剖开,一半样本在扫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充填糊剂和牙胶联合充填后在不同时间去除的效果.方法:选取单根下颌前磨牙60个,随机分为A、B两组;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A组采用AH-plus糊剂+牙胶尖冷侧压充填,B组采用Cortisomol糊剂+牙胶尖冷测压充填.分别于3天、7天、30天后用手用器械联合氯仿去除根管内充填材料,记录到达工作长度的时间(T1)、预备完成所用总时间(T2);矢状劈开样本体视显微镜下以BettiLV计
目的:临床研究发现,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会不同程度减少牙体组织量,增加了牙根折裂的风险及不同程度的根尖偏移.根管未能严密充填时,细菌等刺激物通过微渗漏进入尖周组织.上述现象均能导致治疗失败.本实验就对三种镍钛器械(K3、Hero和MTwo)根管预备后牙根抗压强度、根尖偏移及微渗漏做一个比较研究.方法:(1)将60颗离体双尖牙预先进行CBCT扫描,记录预备前的根管横截面形态,后随机分为K3组、Hero
目的:随着材料的发展,单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在国内外逐步得到了应用.然而,牙胶是一种惰性材料,其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其与现有的根管封闭剂难以达到机械或者化学的结合,潜在的腔隙存在微渗漏的可能.本研究利用凝胶生物陶瓷镀膜技术对牙胶表面进行修饰,同时使用iroot(生物陶瓷根管封闭剂)作为根管封闭剂,探讨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及根管的封闭能力,为单牙胶充填提供材料和技术保障.方法:制备Si生物陶瓷凝胶;搭建流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中国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和根管形态的特征.方法:收集1925颗上颌第二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其牙根数目和形态、根管数目和形态,以及MB2的发生情况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男、女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融合的发生率分别为35.96%和49.86%.男性上颌第二磨牙牙根融合的发生情况与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女性无相关性(P>0.05).男性31-40岁和4
目的:Slit2蛋白是近期发现的与肿瘤侵袭相关的基因,但其在肿瘤细胞迁移中的作用仍有争议且Slit2-Robo1信号通路的在口腔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通过检测Slit2-Robo1在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的作用,探讨Slit2-Robo1的信号在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由此探知该信号在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Robo1单克隆抗体R5处理Tca8113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