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江隧道火灾数值仿真及分析

来源 :2010(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江隧道人员疏散的关键,在于对隧道火灾参数变化的正确预测,特别是温度,烟气的扩散,能见度的范围等参数的预测。为了获得过江隧道火灾的参数,应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研发软件FDS(Fire DynamicsSimulator),建立过江隧道模型,对隧道进行全尺寸模拟,通过对模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给出过江隧道火灾时烟气浓度,纵向温度,能见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有效救援和人员的疏散提供一定依据。
其他文献
在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上.选取了经济社会中对我国安全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和安全管理学等安全学原理.分析了我国安全生产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经过分析和归纳,提取了5个主要影响因素.得到金融危机对我国安全生产有一定程度影响的结论:总体安全生产状况影响程度有限,逐渐好转的趋势不会改变,好转幅度会降低;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可能性增大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的重要设施,一旦发生渍坝事故其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提高其标准化水平,确保尾矿库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非常迫切和需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尾矿库安全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对尾矿库进行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建立了尾矿坝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尾矿坝稳定性的安全评价,利用综合因子加权法构造了尾矿坝溃坝后果严重度评价模型,同时开发了尾矿坝风险评价软件,并进行
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研究了瓦斯灾害预测和控制的模型及控制准则,分析了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建立了单一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条件下应力分布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开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掌握不同开采模式条件下可能发生瓦斯事故的地点以及相关的瓦斯涌出量的差异,是正确选择开采模式的基础:单一重力;力场掘巷位置应位于稳定的“内应力场”范围内,构
本文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细水雾在受限空间内灭气体射流火的有效性,通过搭建受限空间内细水雾灭非预混甲烷射流火模拟实验台,比较了直喷与非直喷、延迟喷与非延迟喷、不同火源功率、不同雷诺数Re等工况下的灭火效率,结果发现细水雾在受限空间内对火源功率较大的射流火反而更好灭,延迟一定时间(预燃)后再施加细水雾的灭火效率也要明显高于其它工况。在对实验中的氧浓度、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受限空间中细水雾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的电场施加方式对爆炸传播的影响,在爆炸实验管道内分别实测了匀强电场和电极电场条件下爆炸火焰传播速度和超压。爆炸前锋速度用火焰和压力传感器来测量。研究发现,在施加匀强电场时,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Sf)和爆炸压力(△Pmax)均得到加强,并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两者的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施加电极电场时,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爆炸压力也随之减弱。通过分析认为匀强电场和电极电场对爆
利用程序升温试验装置对新鲜煤样进行热解实验,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O2,CO,CO2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分析了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特性。讨论了预测、预报煤炭自燃发火的指标气体,得出了以CO作为核心指标气体,C2H4和C2H4/C2H4比值作为辅助指标气体的结论。以研究结果为依据,应用热电偶测温探头对7312-2采空区煤温进行实时监测并取得了很好的预测效果,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采空区煤炭自燃趋势。研究
硐室型辅扇能有效解决行人和运输巷道中难以设置辅扇的难题。论文采用Matlab计算机教值分析方法,绘出硐室型辅扇数学模型的三维效果图,模拟分析引射风量随巷道特性、供风器结构、风机特性等不同参数的变化趋势及特性。结果表明,硐室型辅扇引射风流时,其引射风量Q与巷道通风阻力?H、巷道风阻R、供风器出口风速vc、巷道断面积S、供风器出口断面积Sc、风机数量n等有关。S越小,风机数量越少;R或需要的Q越大,需
基于建筑火灾损失量化理论的研究,结合火灾安全工程学方法和火灾风险评估学原理,确定了建筑火灾损失一般量化方法和计算流程。利用FDS软件对某仓库建筑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四种典型火灾场景下的火灾财产损失的概率和后果,并通过分析、比较,验证了建筑火灾损失量化方法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成果既可以为保险公司根据损失大小确定差别费率提供依据,又可以使企业明确自身消防安全状况,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最大
针对输煤巷道煤炭运输过程中煤尘污染问题,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风速下的煤尘颗粒运移规律、巷道底板沉积煤尘粒子扬尘规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2种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在一般干燥巷道中排尘风速为1.5~2.7m/s为宜,既有利于粒径24μm以下的煤尘颗粒排出并外,也有利于粒径大于24μm以上的煤尘颗粒沉降,并认为风速+带速不超过4m/s为宜,可以把粒径小于30μm的煤尘颗粒排出井外,很好地起到
铝电解过程所产生的HF气体和高温环境会对工作者产生有害影响,有效的自然通风是控制该危害的首选方法。为获得最佳的通风控制效果。本文针对300kA的电解铝车间,建立了实际三维模型。在理论分析和初步计算基础上,根据车间的优化目标制定了基本设计方案,通过CFD进行数值模拟和结果分析,得到了最优的车间设计尺寸,所得结论对设计进行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