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来源 :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由中药引起的28例不良反应报告的一般情况,用药品种,用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8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15,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8个月;涉及药物23种,其中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35.71%),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21.43%)。中药ADR的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消化系统损害率高(分别为36.11%和25.0%)。 结论:应重点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野西瓜挥发油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和SRB实验观察野西瓜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野西瓜挥发油作用后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野西瓜挥发油对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0、50、100、150、200μg/ml的野西瓜挥发油作用于SGC-7901细胞72h后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145.5μg/ml
埃博霉素是由粘细菌纤维堆囊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与紫杉醇相似,它们可以抑制微管 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在G2-M期。在p-糖蛋白表达型的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系中维持很大的毒性,而且比紫杉醇有更好的水溶性。全合成埃博霉素虽然可以实现,但是与发酵方法相比尚无经济可行性。本文介绍了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异源表达,同时也对Red/ET重组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埃博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为著名的常用中药,在方剂中的应用频率较高。黄连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血糖,抗癌,抗焦虑,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通常认为生物碱类成分是黄连的药效成分,然而,黄连生物碱类成分是否被吸收,以及吸收后在体内以何种形式存在,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组拟对黄连服用后体内药效物质开展研究,本文首先报道了人口服黄连水煎液后尿液中相关化学
原花青素是花青素类物质的缩合物,从不同资源制备的原花青素其组分与结构各不相同,功能也有差异。本文从分类学角度分析了原花青素资源的分布,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新的原花青素资源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并为原花青素的开发提供参考。
通过超声辅助技术对油菜籽原花青素类物质进行了提取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得出影响提取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超声作用时间>料液比。确定最佳的超声提取条件为:在60℃下,按1:20(g/mL)的料液比加入浓度为60%乙醇溶液,超声提取20min,共3次。按此条件制备得到的原花青素提取率为21.435mg/g,优于传统提取方法所得的原花青素 11.553mg/g。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探索建立基于生物评价的清开灵注射液质控新方法。方法:采用微量量热法,考察药物作用于细菌的生物热效应,对所测得的热功率输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机拟合,抽提有效参数,得出系列热动力学参数信息。结果:在一定范围内(0~150 μL),随剂量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呈“下降、后延”趋势,且参数T1、T2、K1、P1、P2、I均与剂量呈较好的线性关
目的:研究以GCLE和吡啶为原料合成头孢他啶中间体7-苯乙酰氨基-3-吡啶甲基头孢-4-羧酸对甲氧苄酯的动力学过程。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反应过程进行监测。结果:确定反应为SN2历程,通过测定25℃、35℃在二氯甲烷中反应的速率常数,求得表观活化能为76.882kJ/mol。结论:此反应可增加吡啶用量可进一步提高反应收率。
目的:探讨贞清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加低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贞清方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8只大鼠。分别在治疗8周和12周时检测大鼠的肾皮质TG含量。12周时,采用RT-PCR检测肾皮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血糖、血甘油
目的:运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7-木糖-10-去乙酰紫杉醇进行7-木糖选择性水解获得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中间体10-去乙酰紫杉醇。方法:通过4-甲基-7-木糖伞形花内酯作为荧光标记底物,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如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联用(LC-UV)、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2)从红豆杉植物的枝叶及其生长周围的土壤、桧柏树下腐烂树叶覆盖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选择性水解7-木糖苷酶活性的微生物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硫酸依替米星含量和有关物质,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HPLC-ESI-MSn)对硫酸依替米星成品中的有关物质进行鉴定。方法:采用Gemini NX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水-氨水-冰醋酸(96:3.6:0.4)]-甲醇(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量2.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