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所反映的岩石圈破坏过程

来源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6259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克拉通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地块之一,并曾经有较厚的岩石圈。但伴随着中新生代在其周围发生的一系列板块构造运动,华北克拉通遭受了强烈的破坏和改造,最终导致了现今华北克拉通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克拉通了,倒像是一个构造和地震异常活跃的造山带或沉降带。本文利用三维面波频散层析成像方法对公开的华北地区天然地震面波观测数据进行了反演研究,获得了华北地区200公里以上高精度的三维剪切波波速结构。该三维波速模型直观地反映了华北地区岩石圈及软流圈的结构。
其他文献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造山带在平面上呈NE走向、东窄西宽的喇叭形,分布在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带以南、政和-大埔断裂带以北、南岭以东的地区,集中分布在浙南-闽北的武夷山和赣中-赣南的武功山-诸广山地区。其地质构造残迹占据了华南近1/3空间。前泥盆纪变质变形岩石分布广泛,晚奥陶世-中泥盆世S型过铝质花岗岩和韧性剪切岩石-构造发育,其特有的地质构造形迹和岩石类型反映出该区显生宙早期地球演化的独特特征。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典型沉积地层的系统采样,其中包括地表样品和钻孔样品,开展了大量碎屑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测试研究,目的是通过与物源区已知年龄的对比分析,探讨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盆山耦合关系。
华北地区北靠内蒙古高原,东临渤海,西面和南面以黄河为界。本文介绍了华北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河湖相地层,浅谈了华北地区古近系-新近纪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
本文首先叙述南方大陆前燕山期、燕山期以来的剥蚀状态和现今构造地貌展布格局,然后对比它们之间的差异变化、探讨剥蚀差异机制,最后进行剥蚀类型的划分。
藏东川滇西部地区发育一系列晚新生代构造盆地,它们是藏东地区新生代陆内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断裂控制的盆地发育,浅谈了断裂控制的盆地发育对远程陆内构造过程的约束。
札达盆地地处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N31°40,E79°45一带),介于喜马拉雅山及其北面支脉阿伊拉日居之间,为一晚新生代断陷盆地。本文通过札达盆地晚新生代沉积及其气候环境演化研究,可为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地层时间序列标尺的建立,上新世、早更新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西藏札达盆地地处西部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北纬31° 40,东经79° 45一带),介于西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伊拉日居山之间,为一晚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呈HW-SE向展布,长约250km,宽约60km左右,海拔在4000-4500m之间,盆地的基底为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浅变质岩,其上不整合堆积了厚达近千米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本文介绍了河湖相地层的重新厘定与划分,阐述了札达盆
晚中生代以来发生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一点众多学者已达共识口在此伸展构造背景下,作为其浅部重要响应,华北克拉通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如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系及半地堑盆地等,它们的存在为阐明地壳的伸展与减薄提供了契机,并为探讨岩石圈破坏的方式与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介绍了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的所在位置,浅谈了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区域构造。
西昆仑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高原面最高、地形变化最显著和靠近西构造结的区域,也是新生代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晚新生代以来,广泛分布于两昆仑山前的巨厚沉积碎屑岩,在空间分布上与青藏高原紧密相连,在成因上与高原隆升密切相关,正在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和高原形成的新热点(Zheng,et al.,2000;Zhang,et al.,2001;Wang, et al.,2003;Zheng,et al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确认:龙门山断裂构造带自西向东,由茂县-汶川、北川-宝兴和安县-灌县等3条大体平行的断裂组成。其中,北川-宝兴断裂为西侧松潘-甘孜褶皱地块与东部四川盆地扬子地块的主要分界断裂,断裂面一律向西倾斜。本文介绍了汶川地震地质的构造,对汶川地震区域遥感构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汶川地震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