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形态及分类地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一种专性血液寄生生物,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的附红细胞体病.目前,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对病原的分类地位至今尚有争议.弄清附红细胞体的超微结构形态及分类地位对疾病的发生及控制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选择64头长荣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8头,2个重复,研究6个不问微生物组合(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及芽孢杆菌混合物)和抗生素组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除枯草杆菌组外,ADG芽孢杆菌各组高于乳酸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中以添加蜡样芽孢杆菌组尤为突出,前、后及全期ADG分别显著提高45.7%
本文对猪圆环病毒的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机理,以及疫苗的研究进展都进行了综述。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当前养猪业中多发的一种新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是圆环病毒2型.该病特点是流行广泛,隐性感染率高,一旦感染,难以根除,给养猪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简要介绍该病流行情况、特点、症状、诊断及其致病机理,详细探讨了该病的防制措施,以便更好地控制本病感染与流行。
本研究针对仔猪腹泻常见病原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别进行培养增殖并制备免疫原,免疫产蛋母鸡,收获高效价卵黄抗体用于防治仔猪腹泻.在制备卵黄抗体过程中,不但比较了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的变化曲线,而且对不同卵黄抗体提纯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攻毒治疗试验显示卵黄抗体对试验攻毒仔猪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适于临床应用和保存的
对猪肝脏寄生虫损伤进行观察统计.500例肝脏有寄生虫损伤213例,占42.6%,其中全肝形成乳斑肝的占60.7%;见有结节每肝1~11个不等,其大小由针尖至2~3cm不等,右叶较左叶多(分别为47.5%和42.4%),方、尾叶较少(分别为8.1%和2%).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有乳斑肝、细颈囊尾蚴、棘球蚴和寄生虫结节等.其中寄生虫结节可分为淋巴小结性、坏死性、纤维性嗜酸性细胞性等类型,其特点均不同于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和测序证明为两个种: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在此基础上,PCR扩增rDNA转录间隔区(ITS)片段并纯化,选用限制性内切酶Pst1建立了PCR连接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
根据已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从患附红细体病的病猪血液中提取的猪附红细胞体DNA作为模板,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并将所获得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用该方法对20例疑似患猪血液进行PCR扩增,阳性率为80%,与姬姆萨、瑞氏、吖啶橙染色的符合率分别为30%、23%、92.3%.核酸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附红细体病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同
观测高温应激对猪血液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清凉冲剂抗热应激的作用机理.24头3月龄中国试验用小型猪(CEMP,农大Ⅰ系),随机分为4组,常温中药组和对照组在22℃环境中饲养;高温中药组和对照组在26~39℃环境中饲养.前腔静脉采血,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血清中NO含量.结果显示,无论常温还是高温环境下,中药组血清中NO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应用PCR方法扩增出编码猪白细胞介素12(pIL-12)亚基基因P35,将P40基因插入到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BamHI和HindⅢ位点处于Ppolh启动子控制之下,将P35基因插入XhoI和SalI位点,处于P10启动子控制之下,分别构建成单/双基因转移载体.然后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含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阳性菌株,获得三种重组
将构建的携带FMDV衣壳蛋白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vUTAL3CP1以及编码FMDVP1-2A基因和猪IL-18基因的重组DNA疫苗pVIRIL18P1,分别以单独和混合的方式给豚鼠进行2次免疫,然后测定FMDV特异性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用250ID50的FMDV进行攻击,观察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这2种基因工程疫苗均能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