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主要病害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研究概述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蔬菜抗病育种的需要,该文概述了自1935年起,60年来中国对蔬菜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三种蔬菜的病毒病、四种蔬菜的真菌病和两种蔬菜的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病原菌的种群动态、病原菌菌系、株系及生理型分化的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从毒死蜱农药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降解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生物降解剂的应用效果等方面评述了我国近年来在毒死蜱生物降解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文章同时还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木霉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一种丝状真菌.本文试从木霉基因克隆、转化系统、外源基因表达、重组蛋白的分泌等方面对木霉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文对直播油菜田杂草防除进行了试验,引进相适应的除草剂进行杂草防除.介绍了试验的材料与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中防除单子叶杂草的药剂品种较多,防除阔叶杂草的药剂品种较少.2004年对国产除草剂20%乙氧呋草黄EC和16%甜菜宁EC防除移栽甜菜田阔叶杂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20%乙氧呋草黄EC6~8L/hm2、16%甜菜宁EC6~10L/hm2茎叶处理,施药后30天对当地移栽甜菜田主要阔叶杂草(苣荬菜、藜)的鲜重防效分别为75.9%~77.2%、74.8%~81.2%,而且两种药剂对甜菜较安
玉米和马铃薯田除草和药剂防治草地螟的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对草地螟的为害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比较在玉米和马铃薯田不同时期除草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草地螟产卵前、1龄幼虫盛期(2龄幼虫前)、3龄幼虫期田间除草,均能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另外,除草后杂草处理与否对草地螟的防效有一定的影响,除草后拾草深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效.
根据香蕉束顶病澳大利亚分离物component1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检测香蕉束顶病的PCR引物,在具有典型症状和用粗提病原接种的几个样品中成功地检测到合适大小的PCR产物。经核酸酶处理和植原体检测发现香蕉束顶为能机械传播的DNA病毒而不是RNA病毒或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用RsaI进行RFLP分析,发现存在两种情况。其中B-3可能与国外报道的一致,而B-1、B-5、B-7、B-8与国外报道的有差异。
1996年7月在陕西省户县、临潼等外繁制种基地,采集甜瓜、番茄病毒病毒源,应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血清学反应和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等方法进行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上述地区甜瓜和番茄花叶和畸形症状的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MV)。
1995 ̄1997年连续3年在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地对天然植物性抗病毒制剂VA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表明VA对辣椒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和草莓病毒病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其防效为38.6℅ ̄74.3℅,增产率为27.7℅ ̄53.0℅。室内测定表明VA对CMV引起的辣椒病毒病和TMV引起的番茄病毒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病株的花叶、卷叶等症状在喷施VA后可以减轻,新叶完全展开,防效为32.8℅ ̄63.7℅
该研究证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体外添加粘质沙雷氏菌分泌的几丁质酶粗提物可以明显地提高其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将该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克隆所得的8.0kb几丁质酶片断亚克隆至6.5kb,连接于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的穿梭载体pHT370上,构建成重组载体pHT7065,转化大肠杆菌后,几丁质酶基因获得表达,利用电击转化的方法,将pHT7065转化BtHD73菌株,在电容21.5uF,电压8.0kv条件下,可以得到
1991 ̄1996年连续几年采用水稻主要品种在不同气象、不同氮肥条件下的抗病性鉴测试验研究和大田系统调查,整理分析了陆良县前24年历史资料,掌握了稻瘟病发生规律,成功地组建了陆良穗瘟发生趋势预测式:Y〈,1〉=1.41275+0.65573X〈,1〉+2.3317X(9-X〈,2〉)-1.5433X〈,3〉+2.20743X〈,4〉。1994 ̄1996年连续在3.43万公顷(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