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病人,首发症状中14例为血尿,6例为直立性蛋白尿,3例为精索静脉曲张,1例为不规则月经出血。24例实验室资料均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中,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平卧位测量LRV受压段(a)平均内径0.24cm,扩张段(b)平均内径1.1cm,b/a平均比值为4.59,站立位15min后,a值平均为0.2cm,b值平均为1.26cm,b/a平均比值为6.3,并可见扩张后狭窄处血流突然变细,并呈花色的高速射流状血流向下腔静脉内喷射,部分病例见狭窄处血流信号消失。全部病例经腹泌尿系B超未发现特殊异常。15例行肾分泌造影,13例未见异常,2例见造影剂排泄延迟。4例行CT,3例行MRA,1例行DSA,均提示胡桃夹症。9例行膀胱镜检查,见血尿均来自于左侧输尿管开口,未见炎症及肿瘤性病变。结果:24例病例中,21例保守治疗或观察;3例行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手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一种不常见但需重视的引起血尿或蛋白尿的原因,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居多,多为体型瘦长者,临床表现以血尿、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也可引起精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综合征、盆腔尿道血管曲张及肋腹疼痛。在实验室检查中往往并无特异性的表现,多需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A、DSA等具有较明确特征表现的检查来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实时测量LRV受压段及扩张段的直径和流速,还可以变化体位,模拟加重LRV压迫的情况,是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MRA检查可以直观的显示左肾静脉受压的胡桃夹征,清晰的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和左肾静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受体位的限制,CT、MRA对于压迫较轻者不宜诊断。选择性肾静脉造影或DSA检查,在临床上一直被认为是诊断NCS的一种精确方法,能清晰的显示LRV受压及扩张,同时可显示侧枝循环情况,但是此类检查均是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目前更加趋向使用非创伤方法取代创伤性检查。NCS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儿童患者。在临床上虽有反复发作的镜下血尿和(或)间断、短时无痛肉眼血尿,但无贫血、腹痛者,临床上可以观察随访,一方面可以等待侧支循环建立,另一方面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增加可缓解左肾静脉压迫程度。对于一些临床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手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手术方式多采用左肾静脉下移‐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或介入支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