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主動式RFID及影像技術於室內位置感知之研究

来源 :2009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电科技研讨会暨博士生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许多无线位置系统感测器,如红外线、802.11、超音波、RFID与GPS。室外定位常使用GPS,而室内则使用主动式RFID系统来定位。过去几年已有许多位置侦测方法以被提出,如三角定位、景象分析与进接计算等三种主要的感测技术。而三角定位系统被普遍应用,其方法是使用三个Reader与一个Tag,虽然此方法能快速的定位出相对位置,但准确性较差。所以LANDMARC方法使用四个Reader与十六个间距1~2m的位置参考标签,经过四十八小时资料搜集与分析後,以讯号强度进行估测(RSSI)统计分析,其误差有50[%]约在1m左右,而最大的误差则小於2m内。此方法虽然误差小,但其费用较高且精准度将随着范围的增加而降低。这篇论文以主动式RFID及影像投影转换技术来定位室内人员的位置,本研究使用二台摄影机,一台取得室内含4个以上固定座标全景影像,另一台拍摄含固定座标之室内影像,以DLT影像投影转换之演算法,联结二摄影机的相对关系,针对室内移动物体估算位置,此移动物体内含主动式RFID标签,室内放置READER取得RFID标签传回的讯号强度并估算距离,结合影像估测的位置及RFID估算之距离来改进定位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软性电子的应用日益普及,其相关应用包括健保IC卡、晶片信用卡、身分证、电子现金储值卡、保密的门禁卡及身份辨识卡等等的智慧型卡片,所使用的都是可挠式软性电子诉求。由於智慧卡可以作储存、逻辑运算,拥有高安全性、携带方便及一卡多用等特性。不但改变我们消费模式,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所潜藏的市场商机更是厂商所觊觎,所以目前智慧卡应用旋风从欧洲和亚洲逐渐蔓延至全球的现象看来,相信未来软性电子技术,在全球以
论文提出了一种在互联网上实时传输多视点立体视频的传输系统。视频流采用H.264/AVS格式编码。由于多视点立体视频庞大的数据量,系统通过两个IP信道内分别进行传输。针对网络中的丢包现象,该系统采用一种新的数据包处理方法,利用各个视点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丢失数据恢复。此外,提出了一种多视点立体视频错误隐藏的算法,用来解决IP网络传输中的丢包问题。最后,试验结果表明了该多视点立体视频传输系统的可行性。
在认知无线电蜂窝网络中,提出了减少信道切换的MAC层信道感知算法。首先联合信道利用率和信道从闲到忙的状态转换概率对信道空闲质量进行了衡量。在单个次级蜂窝小区场景下,提出信道空闲质量降序(CIQDO)的MAC层信道感知算法进行动态频谱接入。在多个次级蜂窝小区场景下次级用户间动态频谱接入时,当多个次级蜂窝小区同时感知到某一信道空闲并同时接入时会产生信道碰撞问题。为解决对信道资源的竞争产生信道碰撞问题带
提出了一种符合ISO/IEC18000-6C标准的无源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应答器的低成本阻抗匹配网络。该设计基于复功率波反射系数的概念,修正芯片输入阻抗,在片内添加阻抗匹配电路。通过变化芯片阻抗和天线共轭匹配及失配间切换,有效完成信号的调制反射。提出的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在读写器、应答器天线和芯片之间实现了功率传输的最大化,提高了芯片输入电压以及
自1976年seliga提出双线偏振雷达(DLPR)设想后,在过去的三十来年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了偏振体制应用于气象探测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80年代,基本上是在常规雷达上改装双偏振,获取ZH、ZDR参数来进行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到了90年代,随着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推出,人们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加装双偏振的方式来探测KDP和ρHV等参数,借以识别冰雹的相态等。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也
本研究的电路系采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体进行模拟并且利用TSMC标准CMOS0.18μm1P6M制程,完成设计与实现一具有高隔离度及低插入损耗之20GHz~30GHzCMOS收发切换开关,并应用於超宽频(Ultra-Wideband,UWB)。此收发切换开关为对称性设计,故量测时以单一模式进行,其模拟结果为返回损耗-13dB~-21.5dB、插入损耗-2.5dB
粒子族群最佳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可说是近年来比较新的演算法,相较於一些早期完善的演算法来说,例如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模拟退火法(Simulated Annealing,SA)…等,PSO的性质及应用范围仍值得大家探讨与研究,蚁群演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也是族群演算法中的一种
基因演算法或称为遗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最佳化工程计算常用的一种演算方法,基因演算法源自於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特性,模拟生物间的竞争,幸存者得以繁衍下一代的观念,应用在最佳化工程计算时,以随机方式同时产生多组解,较佳的解被留下运算,如此多次叠代即可算出最佳解。基因演算法跟一般最佳化方法所不同之处,主要是在基因演算法的运算是参数经过编码的位元字串上,而非参
经过弯折後之偶极天线,会因为辐射效果不好与阻抗匹配不佳而无法使用,故本文尝试在天线汇入点加一条短路线以调整其阻抗匹配,经由模拟与实测结果发现,此短路线不但可以有效增加天线之阻抗匹配也不会影响其共振模态,文中会探讨短路线之长度、宽度与距离天线的参数值。本文也将使用不同结构之弯折偶极天线,以相同短路线方法探讨天线阻抗匹配的改善情形,最後比较模拟与实测的结果。
近年来,随着光电产业蓬勃发展、产值不断提升,光学元件需求愈殷切,尤其在光学系统的轻量化、小型化与高精度化後,光学元件加工误差对光学系统的影像品质影响甚巨,因此对於光学元件的检测日益重要,除了可见光光电系统外,红外线光电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有监於此,我们需不断提升光学元件检测技术,且针对业界需求开发新型量测机台。而红外线透镜系使用在红外线光谱区域,此区域人眼看不到,因此量测红外线透镜(IR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