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钢材化学复合镀镍

来源 :2004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l0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钢材作为一种常用的铁基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材料在某些环境中的耐磨性或耐蚀性不够理想.本文拟在化学镀Ni-P工艺的基础上,改进施镀条件,实现化学复合镀,即在镀液中添加TiO<,2>,从而得到TiO<,2>/Ni-P复合镀层,并通过极化曲线和盐雾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进行了化学复合镀工艺的改进.
其他文献
传统的高强度铝合金(2xxx系和7xxx系)易发生局部腐蚀,其主要的形式包括点蚀(pitting corrosion)、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和剥蚀(exfoliation corrosion)等.在改进的EXCO溶液中,7×××系和2×××合金依次经过点蚀、晶间腐蚀和剥蚀阶段.本文采用电化学阻抗(EIS)和噪声(EN)来分析和表征各阶段腐蚀形态特征.
本文采用自腐蚀电位波动监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初步研究了LY12铝合金在干湿循环下模拟酸雨(SAR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得出以下结论:腐蚀电位在湿循环过程中比在干循环过程中正;前30小时腐蚀反应处于不稳定状态,形成了有保护作用的腐蚀产物层,后70小时渐趋稳定;SEM形貌表明在干湿循环10天后,电极表面已经均匀腐蚀.
本文通过电化学阻抗谱以及SEM研究了纯铝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纯铝在腐蚀过程中,EIS特征与腐蚀形貌的特征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化学剂驱油技术以其提高原油采收集的巨大潜力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石油工作者的重视,石油磺酸盐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驱油表面活性剂,本文选用油田用管道碳钢为试样加入石油磺酸盐溶液中进行试验,系统研究了其腐蚀行为,并得出结论.
本工作以Cu-20Zr(20 wt﹪)铸造合金为靶材,经磁控溅射形成纳米晶涂层.通过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能量衍射分析(EDAX)以及电化学等方法表征合金腐蚀前后的成分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溅射Cu-Zr合金由Cu和CuZr两相组成,晶粒尺度在20-30nm之间.由极化曲线可以看出,合金的腐蚀包括溶解和类钝化两个过程,其中溶解是由于Zr组元的脱合金
通过实验室仿真模拟条件下UNS G11180(16Mn钢)和UNS G10190钢(20号钢)的挂片腐蚀试验,研究确立了钢样的平均腐蚀速率与掺水管线残氧量和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评价和判断氧去极化引起的腐蚀提供了基础.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和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等电化学测量,研究了经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的18-8不锈钢钝化膜在0.5mol/L NaCl溶液中耐蚀性能与其半导体特性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探索电化学改性处理的不锈钢化膜的耐蚀机理.
采用sol-gel法和提拉技术制备在316L不锈钢电极表面构筑纳米TiO薄膜,水热后处理消除膜中的细小龟裂,SEM和XRD技术表征膜的形貌和厚度.Tafel线性极化法考察了膜厚度、pH、和[Cl]对纳米膜电极耐腐蚀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纳米膜厚度在375~464nm有着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腐蚀电流降低2个数量级,耐腐蚀电阻增加2个数量级.
本文利用在酸性介质中Fe阳极易被腐蚀产生还原性腐蚀产物Fe的特点,采用电化学腐蚀法,用纯铁作为阳极金属材料,除去样品液中的Cr,从而降低样品液毒性.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清除率,达到了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且方法简便易行.
研究了海洋环境工程钢材腐蚀行为特征进而建立了腐蚀行为预测模型方法.文中探讨了建立海洋环境腐蚀预测模型依据,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在根据多方法腐蚀速度测定数据和文献数据分析评价,获得大量可靠的海洋环境参数—工程钢材腐蚀行为对应数据基础上,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计算各种环境参数组合的对应腐蚀速度数据,实现以少量可靠实验数据建立全组合海洋环境状态参数—海洋工程钢材腐蚀速度相关数据库和相应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