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钢铁素体区热轧过程对{111}织构的影响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轧钢青年工作委员会年会暨2006年全国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钢铁素体区热轧有较好的深冲性能,是由于具有强的{111}织构.本文对IF钢铁素体区热轧工艺参数对{111}织构的形成和演变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做了ODF织构分析.得到了不同的压下制度、温度制度、退火制度对{111}织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对深冲性能的检测,比较了不同的轧制参数对深冲性能的影响规律.
其他文献
介绍热轧X射线测厚仪用于消除现场环境变化、C形架形变、X射线管老化、探测器信号漂移、板带合金成份差异、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从而提高其在线测量精度的在线标定、内部标定补偿、标准化补偿、合金补偿、温度补偿技术.在线标定和补偿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热轧X射线测厚仪的测量精度.
以开发高强船板钢为目的,采用超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在北京科技大学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利用热膨胀法建立了该钢在1100℃变形50﹪、850~800℃累积变形46﹪的连续冷却相变曲线,并采用光学金相和SEM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冷速下,形变奥氏体的相变产物,发现合金元素、冷却速度对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有很大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韶钢电信网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今后电信改造的构想。
本文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轧制压力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说明了计算模型是精确可靠的.利用此模型,在压下量及其他轧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单独改变前张力、后张力或同时改变前后张力,得到了张应力的改变对轧制压力及其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轧制压力沿接触弧的分布及前后张应力与轧制压力的关系等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本文分别用3-D和2-D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1Cr18Ni9Ti/Q235钢爆炸焊接复合中板的典型轧制变形特性.研究发现,单复层复合钢板在轧制过程中有明显的纵向弯曲现象,弯曲程度与复合比有关;轧制力随复合比增大而有所增大,因而制定工艺参数及轧制操作时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讨论了轧制过程中产生翘头现象的原因,分析了复合板轧制时的层间结合力.
本文对热轧过程中钢的力学性能进行预报是最近国内外正在大力进行的材料加工领域里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避免纯BP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和收敛慢,本文采用了一种全局寻优的粒子群算法,并将其与BP快速训练算法结合,建立一种新的PSO-BP网络.新的算法兼粒子群优化的全局寻优能力和BP快速训练算法的快速收敛的优点,充分发挥了多层前馈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改善了神经网络
本文论述了低合金高强度Q460E钢的强化机理及应用的效果,并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调整微合金化元素Nb、V、Cr和Ni的含量并对控轧控冷技术的运用,成功生产出了Q460E钢.
轧辊交叉轧制法是近几年板带材轧制技术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板形控制技术.本文通过回顾前人在板带材交叉轧制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不足,运用MSC.MARC/Superform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板材交叉轧制过程进行了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交叉轧制过程变形区金属的横向应变分布、横向摩擦力分布和横向流动分布,分析了变形区轴向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形区轴向力随
本文涉及热轧板带生产中的平直度仪和新型激光板形检测系统,介绍了ROMETER2000/3-7的测量原理、结构及平直度检测信号在热轧生产过程中的多级应用.其中激光板形检测系统是利用棒状激光器、CCD成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分别论述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并指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本文为分析火车车轮淬火过程中车轮内部应力变化情况,利用MSC/MARC商用有限元软件结合用户子程序开发对车轮淬火过程中的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残余应力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对车轮淬火工艺的制订和车轮的生产工艺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