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毛村岩溶区与碎屑岩区土壤-植物系统中若干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量元素是酶、维生素和生长激素等的重要组成成分,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群落动态演替与生态功能发挥具有关键作用.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具有双重作用,如果在环境要素中浓度过低,就会对植物和人畜供应不足,抑制生物体生长,如果浓度过高,则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由于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具有营养和毒害两重影响,研究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桂林毛村岩溶试验场采集受人类干扰较少的11种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盐肤木(Rhus chinensis)、马尾松(Pinus massomana)、黄荆(Vitex negundo L.)、金樱子(Rosa laevigata)、枫香(Liquidamlar formosana Hance)、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千里光(Senecio scadens Buch.-Ham.)、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根际土.利用ICP-AES对其中的Cu,Fe,Mn,Ni,Sr和Zn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物土壤中,岩溶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基本上均大于碎屑岩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并且岩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远远高于母岩中的含量(Sr除外),尤其是Fe、Mn、Cu、Ni等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高出一个数量级,石灰土母质在风化阶段微量元素得到了高度富集,这是由于含CaO十分高的石灰岩受到强烈化学淋溶的同时,Zn、Cu和Mn能类质同象地替代钙元素.Fe和Mg离子半径相近,可产生类质同象现象,同时很容易被风化作用中形成的粘土矿物所吸附;这些过程都有利于微量元素的富集.
其他文献
The 2008 Mw 7.9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along the middle (MS) and northern segments (NS) of the Longmen Shan fault zone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Five years later, the 2013 Mw
当河流阶地坎(相邻阶地面之间的陡坡)底部停止被河流侵蚀时,即低阶地面被废弃后,河流阶地坎的形态将按照扩散模型进行演化,其形态特征可以为低阶地面的年代提供直接的限定.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陡坎扩散模型限定天山北麓奎屯河阶地序列的年龄,并以此讨论这些阶地的形成与过去区域气候变化和独山子逆冲断裂带构造活动的关系.首先,我们基于LiDAR_DEM数据选取159条阶地陡坎剖面,利用线性扩散模型确定每条阶地坎剖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构造位置包括了由南部高海拔、起起伏的高原以及北部盆山相间的祁连山等过渡地区,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今高原向北东方向最新扩展生长的前缘部分之一,开展相关构造变形及地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青藏高原的演化和生长过程.研究选择盆地内茶卡、羊曲等新近系沉积剖面及青海南山,共和南山等基岩山地区广泛出露的花岗岩岩体,采用磁性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构造热年代学等研究方法,重新厘定了茶卡-共和盆地晚中
本文通过对黑河下游地区的地貌第四纪考察、环境考古调查及湖心剖面的年代、孢粉、碳氧同位素分析,恢复了该地区河流改道、气候变化、水资源变动、土壤沙化、植被演替等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并与汉代、西夏、元朝的遗址分布和古耕地遗迹等人类活动资料相结合,探讨了黑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对不同时期聚落兴废的影响,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黑河下游绿洲沙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承载力决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生态足迹作为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重要理论,使得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门问题。针对现阶段生态足迹理论在空间分析以及预测方面的不足,本文以生态承载力指标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基于2002年和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根据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结果,得到20
会议
通过对贵州关岭县纳朵洞大气降水、土壤水、上覆岩溶泉水及洞穴滴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要素的系统监测,发现洞穴滴水和土壤水的δ2H、δ18O的值位于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洞穴滴水和土壤水主要来源为当地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反映出明显的季节效应和降水量效应,降水的δ18O值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且夏季降水的δ18O值明显小于冬季,土壤水和洞穴滴水的δ18O值与同期降水δ18O有很好的相关性;4种水(
对黄土高原东南缘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2009年10月~2013年12月进行了4个完整水文年的洞穴水地球化学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其年季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鸡冠洞洞穴水的化学类型主要是HCO3-—Ca2+ —Mg2+和HCO3-—Mg2+ —Ca2+型,阴离子中HCO3-占80%以上,阳离子中Ca2+、Mg2+是优势离子。(2)鸡冠洞洞穴滴水可以很好的响应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
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溶岩造壤能力低,长期强烈岩溶化作用产生的水土资源不协调的双层空间结构,加上近现代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产生了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并陷入"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退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如何有效地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该地区环境治理和消除贫困的关键。
会议
喀斯特地貌的塑造主要是受到喀斯特水的垂向和侧向作用.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期喀斯特水以侧向作用为主,塑造地貌类型主要为面积较大的洼地、谷地以及峰林平原;当地壳抬升过程中喀斯特水以垂向作用为主,塑造地貌类型主要为面积较小的洼地、谷地和峡谷地貌.本文根据这一科学原理选取了从河谷到分水岭均受到河流溯源侵蚀影响,且极具代表性的桂西北大化喀斯特峰从洼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区内洼地面积和海拔高程运、峰体高程及海拔高
城市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大气降尘作为城市颗粒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健康产生着持续、复杂和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城市室内大气粉尘颗粒物入手,并结合兰州市城市建设规模与特点,在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等主要区域选取代表样点,分析其室内大气降尘的磁性特征与垂直梯度的变化。针对不同高度的室内大气降尘样品进行的系统环境磁学研究表明,兰州市室内大气降尘中磁性矿物含量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