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可引起多种继发症状,其中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血肿的占位损伤的研究,指出脑出血后继发脑缺血因素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仍存在一定争议。并分别探讨了凝血酶及凝血过程、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血小板、白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各种因素对脑水肿形成机制的影响,目前研究已经鉴别出一些特异的脑组织AQP,如AQP4和AQP9,对于脑内水的移动可能具有关键性作用。AQP4在脑出血后表达增高,与脑水肿形成一致。AQP4的表达在脑损伤和脑水肿模型上发生显著性改变,并且缺乏AQP4的转基因小鼠在急性低钠血症和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时一定程度的受到保护。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产生机制目前仍然未完全阐明,参与因素复杂多样。对目前有关这些因素间相互作用及其AQP信号转导机制进行深人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