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展望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方面的应用特点、作用机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上所应用的病例治疗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未来展望。方法 自2014年5月-2015年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各类创伤性骨折患者中45例(颈椎骨折4例、肩关节悬吊复合体骨折9例、骨盆骨折10例、股骨头骨折3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以及胫骨Pilon骨折4例),术前利用本院CT平扫获得局部骨折相关数据,导入到数字模型软件,局部调试后,3D打印出1:1仿真骨折模型,在现实手术前,利用模型进行预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除1例颈椎(C5)骨折伴完全截瘫患者和2例骨盆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未获得满意效果,其余42例预后均良好,骨折愈合满意,未见术后不良并发症如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等。结论 三维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各类骨折的临床应用,帮助手术医师在术前对患者所受暴力作用机制、骨折类型、损伤严重程度等有充分了解;继而术中对骨折碎片迅速定位、复位更加精确、手术时间减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较小、术中操作简便、手术效果更佳;一定程度上促使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快,使患者可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从而减少了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分析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点.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使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患者92例98足.结合Akin截骨纠正残留的拇趾旋前趾骨外翻畸形;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患者行相应跖骨头Weil截骨,术后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3月(15~20月),术前及随访时行足部负重正、斜、侧位片检查,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
目的 本研究探讨应用微波原位灭活技术,治疗肢体骨肉瘤骨内跳跃转移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疗效,从而评估微波灭活处理跳跃转移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及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一组65例肢体骨肉瘤患者,其中5例(7.7%)发现有骨内跳跃转移(受累骨骨内转移).均为股骨远端骨肉瘤向股骨近端出现跳跃转移.作者应用微波原位灭活技术治疗跳跃转移病灶,通过截骨断端向残留股骨髓腔内插入微波天线,可以很容易使灭活温度超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2012年04月至2014年04月收治入院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9例,男2例,女7例.年龄13~35岁,平均22.3岁,关节镜下探查膝关节软骨情况、髌骨解剖和股骨滑车发育情况及髌骨与股骨滑车的运动轨迹,并根据滑车的发育类型和影像结果判定手术步骤.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生物电能稳态"概念与运动员运动成绩发生发展的关系。"内环境生物电能稳态"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内容,是指大到整体、系统和组织脏器,小到细胞、细胞器甚至每一个蛋白质分子都蕴含一定量生物电能,而且它们单位体积内所蕴含的生物电能含量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者讲它们在行使各自生理功能时,单位体积内生物电能含量要在一定正常范围内波动,生物电能含量的高低反映出它们的功能状态。
目的由于骨科创伤后感染治疗极其困难与复杂,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探讨骨科创伤后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方法从2005年12月~2013年11月我科共收治32例各型创伤(开放性骨折感染13例、皮肤缺损感染19例)后感染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抗生素规范化治疗,并或多次手术清创、VSD持续引流、高锰酸钾、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目的:1.评价神经根沉降症在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中是否具有敏感性;2.评价神经根沉积征阳性与硬膜囊最小截面积、相邻硬膜囊截面积差以及椎管有效失状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首先统一分析85例重度腰椎管狭窄患者共110例椎管狭窄节段,将患者按狭窄节段的多少分为:单一节段狭窄组合多节段狭窄组,对比2组之间的患者的年龄、VAS评分及ODI评分,以评价单节段狭窄与多节段狭窄的患者在年龄级临床表现上是否存在明显
目的探讨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4年我院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为37~83岁,平均年龄53.63±10.70岁;患者均明确诊断颈椎病且伴有明显眩晕、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交感神经症状,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中均切除后纵韧带.患者术前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
目的因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的日益严重,该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也在升高,本文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5月-2012年8月共手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年龄75~99岁,平均86岁.男11例,女62例.左侧46例,右侧27例.受伤原因:走路摔伤68例,骑自行车.
目的探讨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后腓骨长度恢复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5月期间75例经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6.3个月(24-48个月),75例中60例在固定胫骨的同时固定腓骨,恢复腓骨长度,15例仅固定胫骨.
目的 探讨通过腓骨头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7例.根据Schatzker分型均为Ⅵ型,AO/OTA分型为41C2,C3型.其中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6岁.摆仰卧漂浮体位,取后外侧入路,截去腓骨头暴露胫骨平台后外侧,用钢板坚强固定,取自体髂骨或人工骨填充植骨,再以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