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凤头燕鸥在浙江的繁殖群监测与保护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CR)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为稀少,据估计目前全球总数量不超过50只,因其踪迹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发现并命名,1937年在中国山东青岛沐官岛为最后一笔记录,2000年在中国台湾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2004年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发现了中华凤头燕鸥20只成体,当年因台风的影响繁殖失败;2005年和2006年在浙江不曾记录到繁殖群体,2007年在韭山列岛的繁殖因人为干扰失败,2008年至2013年繁殖群转移至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并在连续6年中均繁殖成功.从2004年至今,对该繁殖群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保护工作,同时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保护宣传.为了建立多栖息地繁殖网络,有效拯救并复壮其种群数量,2013年,利用社群吸引技术,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实施了大凤头燕鸥(T.bergii)和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人工招引项目.本项目的野外工作从4月开始,通过栖息地改造、清除天敌、放置假鸟及声音回放等,在7月中旬成功招引了3300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其中大部分大凤头燕鸥及2对中华凤头燕鸥在目标岛屿成功繁殖.
其他文献
鸟类社群夜栖的利益(如减少热量散失和降低捕食危险)受个体空间布置决定.弄清什么因素决定夜栖空间布置,对于理解鸟类社群夜栖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晚熟性合作繁殖鸟类进行了一定研究,表明个体夜栖空间布置受社会地位支配.但是,还没有研究探讨早熟性合作繁殖鸟类的社群夜栖空间布置,不利于综合认识鸟类社群夜栖的适应性.四川雉鹑属于雉科早熟性鸟类,具有合作繁殖和社群夜栖行为,表现为合作群成员常常夜栖于同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全长466 km,横穿沙漠,是我国最长的沙漠公路.为防止流沙上公路对交通造成影响,在沙漠公路两侧还人工种植了植被防护带,是沙漠公路工程的一部分.白尾地鸦Podoces biddulphi是仅分布在中国塔里木盆地的中国鸟类特有种,数量约为4100-6700只,塔克拉玛干沙漠是白尾地鸦的主要分布区.以往研究表明公路交通
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CR)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极为稀少,据估计目前全球总数量不超过50只,因其踪迹神秘被誉为"神话之鸟",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发现并命名,1937年在中国山东青岛沐官岛为最后一笔记录,2000年在中国台湾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2004年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发现了中
现有的鸟类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多偏重于欧洲地区,对欧亚大陆广布种类的遗传格局比较及形成机制研究涉及较少.本论文对喜鹊(Pica pica)、大山雀(Parus major)及沼泽山雀(Poecile palustris)的欧亚大陆整体格局进行比较并基于线粒体及核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三种鸟类均呈现出欧亚大陆北部种群与亚洲东部种群间的深度谱系分歧,分化时间在第三纪晚期/第四纪早期.种群动态重建结果显示,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带来的野生动物生境破坏日益加剧,开展野生动物潜在生境分布预测及评价研究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鄱阳湖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白鹤(Grus leucogeranus)的最重要越冬地,开展鄱阳湖越冬白鹤生境评价研究是白鹤生境保护的重要环节.该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了鄱阳湖区2003-2009年间5期冬季Landsat-TM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对其生境与植被类型进行分类,
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1999-2008年间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所产的67枚卵进行人工孵化的研究.67枚卵的受精率为79.10%,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2.45%,人工孵化前、中期温度为37.5-37.8℃,相对湿度为50-55%,孵化后期温度为36.5-37℃,湿度为55-60%.东方白鹳卵平均孵化期为32天(最长为34天,最短为30.5天).卵为乳白色,呈椭圆形,鲜卵重11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快速增加,导致作为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湿地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而依赖于湿地生存的水鸟类群的生存也面临很严峻的威胁.在2011年和2012年的越冬期(12月-次年一月),采用分区直数法,在19个省份开展了水鸟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取样调查,在2011年对57个区域进行了调查,2012年又对52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了7个水鸟种群数量超过2万的地点和48个分布有种
食草动物体型大小的差异,会影响其代谢需求、能量摄入和消化的能力.与小体型食草物种相比,大体型物种需要更大量的食物,但能忍受更低的食物质量.因此,食物需求的差异可能解释近缘物种分布和栖息地分配的差异.本研究通过观察日活动时间分配,以及分析食物和粪便中的化学成分,估算并比较了三种越冬食草雁类在自然条件下取食苔草的日能量消耗和日能量摄入.在整个越冬期,大体型的豆雁(Anser fabalis sernr
贼鸥在分类上隶属鸻形目贼鸥科(Stercorariidae,Charadriiformes),是繁殖于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冬季迁至亚热带及热带海域的中等或大型海洋鸟类.全世界共有7种贼鸥,国内已知分布有4种,其中以中贼鸥(Stercorarius pomarinus)分布最为广泛,见于山西、内蒙、四川、江苏、浙江等地,为罕见旅鸟.1976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第二版)中首次将"江苏东海"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