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Ⅱ型胶原、PGA三种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比较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关节外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在壳聚糖、Ⅱ型胶原、PGA三种细胞支架上的生长情况,以寻找更适合构建工程软骨的细胞支架材料。 方法:多聚赖氨酸包埋壳聚糖、Ⅱ型胶原、PGA三种多孔海绵支架。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种植于三种支架上。体外培养4周后终止培养,取出组织工程软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检测软骨内DNA含量、Ⅱ型胶原和GAG的分泌量。 结果: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在壳聚糖支架内生长良好,培养4周后仍能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其分泌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GAG)的能力较其他两种支架组好(P<0.01)。 结论:壳聚糖支架更适合软骨细胞的贴附生长,有利于维持细胞表型,是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细胞载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OCM前外侧入路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方法:于2005年2月~2006年12月开展OCM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应用小切口技术,从臀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保留后方关节囊与肌肉完整性,两步法进行股骨颈截骨,合理使用特殊器械安置髋臼及股骨假体。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手术切口平均长度9.2cm:术中平均出血量230ml,术后平均引流量90ml;术中l
目的:探讨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及其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完成QS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25膝,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8岁,女性患者15例(19膝),男性5例(6膝)。手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选取同期同等条件.患者22例25膝作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无一例失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12个月。Qs组
目的:比较不干扰股四头肌QS(quadriceps sparing)微创全膝置换术与标准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QS微创全膝置换术完成26例单侧全膝置换术,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关节屈曲活动度,VAS(visual analog scale)疼痛评分,KSS评分,下肢胫股角和直腿抬高时间等,并与同期33例标准髌旁内侧入路TKA比较。结果:术
炎症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慢性疾病,不仅波及关节周围韧带等软组织,而且破坏关节软骨及骨组织,文献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由于患者长期接受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疾病本身的进行性病变使关节韧带、骨组织遭受进一步的破坏,对此类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时,骨科医生须面临更加大的困难和极大的挑战。目前尚没有文献对炎症性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
交通事故创伤由于伤因具有高能量的特性,关节损伤较重。在多次手术修复后,往往带来膝关节正常活动功能的丧失,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改善关节功能。本文论述了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笔者对4例膝关节交通事故创伤后患者进行了初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目的:探讨膝关节屈曲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膝后软组织松解的最佳途径。方法:对12例膝关节不同程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中对较难松解的后关节囊采用横形切断或局部切除的方法,对合并内翻畸形的膝关节通过去除胫骨平台内侧骨赘甚至部分骨质,以达到内侧副韧带长度满足截骨后膝关节间隙矩形化。术后随访9~38个月。术前术后按美国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术前平均分为38.8分,最后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与否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研究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62例(82膝),均采用同一类型全膝关节假体。分为髌骨置换和未置换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膝关节采用HSS评分系统,髌骨采用Feller髌骨评分标准。随访时拍摄膝关节正位片、侧位片和60。髌骨轴位片。结果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高度膝关节外翻畸形,应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时,易出现下列合并症:1、膝关节外侧组织结构紧张挛缩,经内侧手术入路,外侧组织结构不能得到充分松解:经单纯外侧手术入路,外侧结构在屈膝时将出现缺损。2、髌骨半脱位,经内侧手术入路随着股骨外髁旋转的矫正,髌骨处于半脱位状态,支顶于股骨外髁上,限制膝关节屈曲活动;单纯外侧入路,髌骨外侧组织结构容易缺损。3、髌骨周围血运障碍,单纯内侧入路,为了获得良好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到2005年4月,对18例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行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5(55~79)岁,术前测量膝关节外翻角平均22.7度(10~38度)。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2月(8月~32月),HSS评分由术前平均38.25分提
目的:将人工股骨柄表面贴敷复合了BMPs的三维连通多孔钛,观察骨长入情况。方法:将表面贴敷3-D多孔钛的犬人工股骨柄直接或通过纤维蛋白胶与BMPs复合,植入犬股骨,植入后2、5周荧光标记,3、6周取材病理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骨已长入多孔材料一半,植入后6周,宿主骨与假体成为一体,骨长入多孔材料全层;6周时成骨量明显高于3周。HA喷涂假体植入6周后,界面间有很好的骨整合,但骨形成很薄。结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