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砂岩液相渗透率理论模型推导与应用研究

来源 :第十八届测井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低地层水矿化度、高阳离子附加导电等因素引起的低阻油气层储层粘土束缚水含量较高,空气渗透率与液相渗透率差异较大.由于空气渗透率实验测量中没有考虑粘土束缚水对岩石渗流特性造成的影响,使得空气渗透率不能有效表征储层渗流特性与预测产能;因此,有必要开展泥质砂岩液相渗透率理论模型推导与应用评价技术研究.根据毛管束模型与岩石物理体积模型,推导建立了基于阳离子交换容量、溶液矿化度、比表面、喉道曲折度等参数的液相渗透率理论模型.模型分析与实验证实,液相渗透率与阳离子交换容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饱和溶液矿化度呈正相关关系.考虑到实际岩石液相渗透率评价中比表面、曲折度等参数求取困难的问题,且液相渗透率实验数据较少而空气渗透率实验数据较多的特点,在液相渗透率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建立了空气渗透率与液相渗透率的转换模型.最终,确立了在准确求取空气渗透率基础上,利用空气渗透率与液相渗透率转换模型评价液相渗透率的技术.现场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液相渗透率能有效表征储层渗透性与预测油气产能。
其他文献
引入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算法(ADI-FDTD)对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响应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系统推导了柱坐标系ADI-FDTD算法与差分格式,采用非均匀网格与局部加密技术实现了井眼、钻铤、倾斜线圈的精细剖分,采用窗函数法缩短了电磁场稳态建立时间,针对斯伦贝谢公司PeriScope随钻方位电磁波测井仪器,分析了仪器响应特征与影响因素,建立了地层界面反演算法.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与资料处理表明:采用
针对复杂储层油水界面确定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核主成分-小波能谱分析的确定方法研究及油水界面特征分析并确定了最优小波基函数.将深感应电阻率、中子、密度、声波和自然伽马等常规曲线作为输入信号,应用核主成分方法提取第一核主成分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近似和细节信号后分别计算不同频带的能谱,基于相邻两级能谱差异最大原理确定单井的油水界面.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整个油藏的油水界面.研究表明:Coiflet3
姬塬油田东、西区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异常低,这是该区高阻水层发育、油水层识别困难的主要原因.根据地层水分析资料发现目标区地层水类型由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的CaC12型变为MgC12、NaHC03以及Na2S04型,且地层水离子中Na+/C1-普遍偏大,表明该区可能受到外来低矿化度水的影响.通过岩心资料及扫描电镜资料发现,目标区长9油层组及其上部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上部油气垂向运移及外来低矿化度水
本文提出了低渗透砂岩测井储层分类评价的新理论一井筒岩石物理相.它基于储层地质学研究中的岩石物理相理论,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响应复杂,评价困难这一现状而提出.将井筒岩石物理相定义为纵向上测井尺度下具同一地质意义且具相似岩石物理特性储层的综合,是岩石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改造等作用的测井信息综合响应集,它最终表现为多种地质作用下满足研究目标的储层分类.并以南海西部海域东方1-1区新近系黄流组低
针对核磁测井的特点,对水平井测井工具的公接头主体、母接头主体进行了重新设计,针对传输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控制与处理,尤其是在降低对接工具的间隙和研制橡胶扶正器时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了反复的实验与调试。在整个测井过程中严格按照核磁测井操作规程操作,并最终取得了优异的资料。这也说明所改进的测井新工艺在核磁这样的特殊测井项目中是可行的。
以发射器位置为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对称测量磁场水平分量.保持发射-接收相对位置不变,移动测量位置扫描地层.经对称化处理后的测井响应之和可以极大地减小地层纵向围岩对目标层的影响范围及强度.测井响应曲线以"准方框化"的形式再现了地层纵向几何结构,视值结果与地层电导率真值接近.该方法可对实测数据进行实时的数据预处理,为高维成像提供反演初始值。
本文阐述了新型六臂井径测井仪的关键研制技术和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及其指标特点,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该仪器采用六个可伸缩臂结构,并使用高精度角度传感器测量每个臂上下两个半臂与仪器轴的夹角的方式,通过计算得到井眼的井径大小;仪器测量的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和偏心校正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井眼立体轨迹绘制和显示.经过上述处理和绘制后的六臂井径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判断井眼垮塌的位置、方向与程度。
页岩气为储存在"页岩储层"的微孔隙和裂隙中基本上未运移出生气母岩的天然气,属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气藏.测井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页岩气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有利储集层段,采用最优化模型等组合技术分析了矿物组分,建立了页岩储层组分、有机碳、含气量、脆性评价、裂缝定量评价等关键参数评价方法,探索了页岩气的测井解释模式,这对今后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分别应用半渗透隔板法毛管压力-电阻率联测和离心法实验测量了4种典型低渗透储层的饱和度指数n,对比分析了饱和度指数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机制,结合储层饱和度测井评价考察了方法的适应性.在实验考察的范围内,发现:对于2×10-3μm2~4× 10-3 μm2以上的低渗透岩心,两种方法均适用;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n2~4×10-3 μm2时,由于存在毛管压力与电阻率不平衡和"蒸发"的影响,离心法的适
针对低渗透储层含气性定性识别、定量预测困难等问题,分别开展了模拟地层条件下的声学岩石物理实验,定量研究了围压、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和孔隙流体等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系统分析了纵横波速度、弹性参数等与含气饱和度的关系,并基于Krief弹性参数预测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纵横波速度比-波阻抗交会和纵横波平方交会截距对孔隙流体性质较为敏感,可用于含气储层的识别与评价,对利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