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保护与发展双重需求下的“三线划定”--以剑川县沙溪坝区“三线划定”规划为例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tian2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焦点正由城市转向广阔的乡村地区,而无序发展、占地建设、管理与执法难以维继等核心问题在大多数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已呈现常态趋势,乡村传统的空间格局与肌理正受发展的“蚕食”,特色正逐渐丧失。本论文正是基于乡村空间保护与发展双重需求,借助剑川县沙溪坝区“三线划定”的机会,对沙溪平坝区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梳理研究,在传统空间管制基础上,增加了低碳生态走廊、旅游条件、民意咨询等因子及环节,针对基本农田保护线、生态保护红线和村庄增长边界线等“三线”进行空间划定,为地区的空间保护与发展提供管理依据。
其他文献
  在经历了快速城镇化的“量变”阶段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质变”阶段。如何解决目前城乡社会二元化矛盾,推动整个社会的融合和城乡不同群体间的
会议
  当前乡村旅游被广泛地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发展政策结合,成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尤其是具有景区旅游资源依托的乡村更是主动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
  新型城镇化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空间本身的转型也迫在眉睫,尤其在我国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的农村空间转型
会议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村镇建设和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建设任务。村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物质空间,发展农产品储运可有力促进村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研究从
会议
  川西林盘是农业社会的产物,是成都平原独有的聚居模式,是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典范。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传统乡村聚落正在大量消失,成都市提出了“小组生微”新村建设模式,取得
会议
本文立足于国家城乡统筹的大背景,通过对村庄规划编制历程的总结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以佛山市佛山城乡统筹规划及后续规划的实践为例,提出村庄规划编制在技术标准、规划体
  空间环境是传统村落有机生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的内涵,分析提炼空间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总结出传统村落空间环境的保护策略,最后
  传统村落在外部信息技术和文化的多重影响下出现严重的衰败困境。对于传统村落的复兴,需要对传统村落的内在构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保护其文化内涵和生态内涵的完整性。
  旨在通过桃李村的历史变迁入手,探索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破解对策。发现工业化及城镇化冲击带来的产业人口转移及区域人口流动和政府政策的调控引导是村庄变迁的两
会议
  开化县作为国家公园试点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力求实现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和生态经济化,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而开化县山多地少,农村用地广袤,村庄旅游发展基础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