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颈短缩截骨术治疗跖骨过长所致跖痛症2例报告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守治疗跖痛症及跖趾关节脱位失败后,采用跖骨颈短缩截骨术,松解收肌、内外侧关节囊等,最大可能保留了拓趾关节,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容易达到愈合,可明显改善步行功能。
其他文献
本文阐释了踝关节与本体感觉概念,然后分析了影响本体感觉的因素,最后重点探讨了踝关节与本体感觉的关系,为预防踝关节损伤及损伤后踝关节的康复提供理论参考。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周围软组织平衡及骨膜的完整性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0例跟骨骨折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或检侧侧卧位,观察利用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平衡、内在动力及骨膜的完整性撬拨复位三点固定法治疗。结果:治愈75%;好转25%;未愈0%。结论:利用跟骨周围软组织的平衡、内在动力及骨膜的完整性撬拨复位三点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是治疗跟骨骨折的
目的:探讨断肢再植术后并发膀胱血肿的临床护理。方法:在B超监视下确定血块位置,使用注射器或抽吸器反复抽吸膀胱内巨大血肿。结果:膀胱内血块全部被抽吸干净。结论:在B超下使用注射器或抽吸器吸引清除膀胱内血块,具有操作科学、简单、方便、安全、准确、微伤、高效、血块清除彻底等特点。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例各12例.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年.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治疗前后各时
通过对一例多发性骨折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其相关认识的讨论,认为开放性骨折术前清创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而早期预防和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8例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入院后,22例立即给予手法复位。然后臂从麻醉或全麻下,将患肘置于脚前或手术床侧台上,采用克氏针进行手术治疗,交叉固定,修补关节囊。随访6个月~3年,28例中术后均未出现肘关节再脱位,优17例,良9例,差2例。并发症:1例上尺桡关节旋转丧失,1例肘前异位骨化影响关节活动,2例正中神经牵拉伤,术后3~6个月均恢复。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人工双极硬骨头半髋关节置换(Bipolar hip arthroplasty,BHA)术中保留关节囊的手术方法和在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7月至1011年7月的24例前外侧BHA患者术中行关节囊保留修复,观察术后的关节功能。结果:24例行前外侧BHA时保留修复关节囊的患者在术后没有脱位发生。结论:前外侧BHA中保留修复关节囊,可以重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目的:对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访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1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必要时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单纯夹板固定者4~6周拆除夹板,先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者,如干骺端稳定,2~3周后拆除外固定架,改为夹板外固定,反之,4周时拆除外固定架,改为夹板外固定;夹板固定不超腕关节,以及时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同时通过X线片复查,观察术后即时、3天、7天、14天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应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采用经肩峰下前外侧有限切开三角肌入路PHILOS钢板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5例,Ⅳ型1例.经肩前外侧入路,于肩峰下1 cm做前外侧纵行切口,长4 cm,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接或间接复位骨折端.PHILOS钢板通过三角肌层下插至肱骨前外侧面,远近
目的:前瞻性研究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中医治疗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采用中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新鲜闭合性骨折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118例.对照组:男22例,女37例,年龄45-83岁,平均65.80岁,病程22.58小时.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医组:男21例,女38例,年龄45-85岁,平均65.98岁,病程20.85小时,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