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果实AAT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研究(摘要)

来源 :第七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7528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醇酰基转移酶类(Alcohol Acyltransferases,AATs)是酯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催化酯类合成的最后一步,可将酰基CoA中的酰基转移到醇类底物形成酯.本研究以丰玉枇杷为研究材料,采川CTAB法提取枇杷果实总RNA,根据Genbank中其它蔷薇科植物的AAT1基因序列,运用DNAMAN、Primer5.0等软件设计用于3端和5端扩增的引物,采用RACE方法进行AAT1基因3和5端cDNA片段的扩增,3端扩增得到一条约为900bp的条带,5端扩增得到一条约为1100bp的条带.利用DNAman生物分析软件对批把、苹果、番茄、甜橙、薰衣草、草莓、灯笼草AAT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以进一步研究枇杷AAT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基因的分子进化关系与其植物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枇杷AAT1与苹果AAT1亲源最近,其次是甜橙,与草莓和灯笼草的亲源关系较远。
其他文献
会议
Frog egg-like body (FELB), a novel somatic embryogenesis (SE) structure first observed in Solanum nigrum, was induced in Rorippa indica with a new method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FELB induction in S.ni
会议
为了进一步研究脱水素基因在枇杷抗冻中的功能,将枇杷脱水素基因EjDHN1和EjDHN5在烟草中进行异源表达,共获得7个EjDHN1超表达株系和22个EjDHN5超表达株系,然后各选择表达水平比较高的两个株系进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0℃低温胁迫处理后,14d苗龄的野生型烟草苗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要显著差子转基因株系.低温处理导致6叶期野生型烟草苗的光合系统活性显著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而转基因
枇杷秋冬开花座果,冬季低温冻害是影响枇杷产量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以本省白沙枇杷主栽品种宁海白试材,用白色防水纸袋、薄透气膜袋、厚透气膜袋、纸袋+薄透气膜双层袋进行冬季套袋并与大棚进行比较,探讨套袋对袋内温湿度、座果率与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袋都提高了袋内温度,特别是提高白天最高温度最为明显,而对最低温度提高不明显.其中以厚厚透气膜袋效果最好,双层袋次之,纸袋最差.套袋对整个冬季平均温
以大五星枇杷花药胚状体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单性结实iaaM基因.结果表明:花药胚状体经预培养2~3d,农杆菌侵染15min,共培养3d,共培养基中加入AS10mg/L,最适合进行遗传转化.抗菌素选用250mg/L的头孢霉或安比西林750mg/L脱菌效果较好.采用此转化体系进行遗传转化最终获得了16个卡那霉素抗性芽,对抗性芽次生胚进行iaaM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显示有9个胚系扩增出了预期
以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三种叶面液对其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得到了效果最好的叶面液组合.结果表明:喷施壮果蒂灵300000倍+绿芬威600倍对大五星枇杷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效果最好,在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增长最快,成熟时平均单果重51.91g、纵径4.698cm横径4.601cm、可溶性糖7.56%、可溶性固形物12.8%、可食率82.25%等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且可滴定酸0.2
为了解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1.)咖啡酰CoA氧甲基转移酶基因(Caffeoyl-Coenzyme A3-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在低温储藏过程中与其果实木质化的关系,首先从外观上对贮藏不同时期的枇杷早钟6号、解放钟果实进行观察,并通过5-RACE、3-RACE及巢式PCR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早钟6号CCoAOMT基因的编码区(CDS)序
本试验以二倍体和三倍体枇杷花药为试验材料,研究品种(株系)、花蕾发育阶段和培养基在枇杷花药形成胚状体过程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二倍体和三倍体枇杷中,花蕾直径与小孢子发育阶段都存在相关性;二倍体和三倍体枇杷花药在适宜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分别可达78%和60%;在胚状体诱导中,虽然最佳培养基因枇杷品种(株系)而异,但生长调节剂ZT、NAA和IBA对二倍体和三倍体枇杷胚胎诱导率的影响一致.
实验以华南农业大学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圃所收集保存的窄叶枇杷作为试材,进行了成年树茎尖的离体培养,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的配比、添加物质、培养环境等因素对窄叶枇杷茎尖离体培养与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的组合与窄叶枇杷的离体培养过程中褐化率、萌动率和成苗率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在MS+TDZ0.5mg·L-1+BA0.5mg·L-1+NAA0.1mg·L-1组合与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根据已有的EST和转录组序列开发genic-SNP标记已得到重视,也因其具有较高突变率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研究中.在本研究中,以26个枇杷品种与资源为材料,利用9对引物扩增获得了总长度为4,183bp的基因组序列,获得多态性SNP位点103个,分布密度为1SNP/41bp,包括:55个转换,37个颠换,8个缺失或插入,3个其它类型.在这些转换和颠换的SNPs中,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