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预警指标初探

来源 :2017年度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经验交流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资料,运用统计学、雷达气象学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垦区沙漠边缘地带的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初步建立了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的预警指标:(1)春季对流云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为45dBz,回波顶高度为7km,-20℃等温线以上超过45dBz的反射率因子的出现;夏季对流云的雷达回波中心强度为50dBz,回波顶高度为8km,-20℃等温线以上超过45dBz的反射率因子的出现.(2)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的出现对冰雹天气预警有一定指导作用.(3)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VIL中心值大于15kg·m-2时,对流性天气降雹的概率较大,VIL值的大小与冰雹的直径成正比,其高值区范围的大小与降水量成正比.(4)中尺度气旋产品、冰雹指数HI产品和1h累积降水量等产品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结合使用时,对冰雹天气的预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新疆长序列气象和降雹资料,对新疆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和灾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新疆的冰雹灾害进行了区划,以冰雹直径和持续时间作为致灾因子,对冰雹强度等级进行了划分,并综合考虑雹灾日数、受灾面积和降雹强度等级,对各区域受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各区域受雹灾等次及危险性.同时,从新疆9个重点降雹区域中选取两个重点防雹区,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降雹影响系统和形成机理进行普查分析和研究,对降
本文介绍了欧洲识别冰雹云的Y模式、Y值分布图、以及区域降雹分布图的绘制.结合玛纳斯河流域一次强降雹过程的观测资料,研究和探讨了利用Y值分布图或区域降雹分布图,在识别雹云、指挥防雹作业、评估防雹效果、以及研究雹云的降雹特征等方面的应用.
冰雹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为时下研究热点.冰雹的预测多采用的是雷达返回数据.本文依据雷达返回图像,采用统计学中的K-means聚类算法和细胞神经网络(CNN)轮廓提取算法相结合,对云层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内外层轮廓,并计算得到内外层轮廓的方差.通过分析雹云图像和非雹云图像内外轮廓距离方差的区别,构造指标.最后采用新疆石河子地区的雹云图像和非雹云图像进行验证,验证本文的结论有效.表明结合K-mea
选取37次有连续观测的雷达资料和较为准确的降雹记录时间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和分析,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雷达基数据反演产品、以及相应的常规探空资料,统计分析降雹时、降雹前三个体扫(14-17min)、降雹前5个体扫(25-33min)的相关数据,总结可用于短时临近预报和新疆奎玛流域地区冰雹天气的判识指标和预警指标,使冰雹预警尽可能提前,为有效开展人工防雹作业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
统计分析2005年-2014年新疆奎玛流域冰雹天气发的时空分布击冰雹路径,研究近十年奎玛流域冰雹活动规律,为奎玛流域地区冰雹天气的预报预警、人工防雹作业的时间安排和作业点布局等实际业务中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1年8月11日在喀什发生的一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0℃层和--20℃层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70dBZ强回波区和悬垂结构及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增加等都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指示意叉,对今后的
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每年的4-9月份期间,主要开展人工防雹增雨工作.阿克苏X波段双偏振雷达可探测出与云粒子特征关联的多项偏振参数,经相态识别系统计算处理和反演后,生成融合数据质量控制、水凝物相态分类和冰雹识别等模块功能的产品,对阿克苏地区西部防雹增雨指挥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作业依据.相态识别系统以不同颜色的色标值显示降水粒子的大小、分布和相态特征等信息,可快速、直观、准确识别冰雹云,确定作
双偏振人工防雹应用系统基于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的偏振参数计算和模糊逻辑处理,实现了云粒子的相态识别,为防雹指挥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在业务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阿克苏SCRXD-02P型雷达数据及双偏振人工防雹应用系统产品,对2016年5月30日阿瓦提县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人工防雹作业分析指挥,得出以下结论:相态产品与强度产品及实况对应基本一致;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利用相态识别产品可快速、有效地推
对博州地区强对流冰雹天气雷达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博州地区强对流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对雹云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及时空分布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人工防雹作业点的布局和人工消雹科学作业提供了依据.
本文运用直观图示分析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试验法,运用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季节性自动雨量监测点资料,对2015-2016年3-9月在河西走廊西部旱区进行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非随机试验效果评估.应用多元回归法计算增加雨量约26.99mm,约0.5413×108·m3,平均相对增雨率为32.84%,投入与产出比约1∶16.增雨试验期间对数值预报模式、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等输出产品资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