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凹陷胜北构造带油气成藏新认识及勘探启示

来源 :第八届全国油气运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胜北洼陷位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部,面积约800km2,是台北凹陷最大的富油气洼陷。胜北构造带位于洼陷内部,呈“洼中隆”背景,发育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两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与多套储盖组合匹配,石油地质条件得天独厚。围绕油气成藏前人做了大量工作,研究认为:胜北构造带中-上侏罗统及浅层油气主要来自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晚燕山、晚喜山两期成藏,油气沿走滑断裂向上运移,在依附走滑断裂发育的断背斜圈闭聚集成藏。按上述以构造圈闭控藏为主的常规油气勘探思路,截至目前,仅发现喀拉扎及连木沁组两套层系3 个小型油气藏。
其他文献
  致密砂岩油气是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是我国西部重要聚煤凹陷和煤成烃研究的主要基地,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发育,源储配置关系良好,具备致密砂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勘探程度较高的X 地区延长组长7 致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技术来综合分析关键成藏时期;运用物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具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巨型含油气盆地。大安凹陷地区开发主要目的层段位扶余油层,属白垩系泉头
  地温-地压系统作为盆地流体动力场的耦合,直接控制着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本文通过1200 余口钻井的实测地温、地压等资料,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了冀中坳陷饶阳、霸县、
  源岩油是烃源岩生成的液态烃类大量滞留于烃源岩层系中形成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烃源岩生成的烃类大体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于孔隙不连通,烃类无法向外运移,或只能停留
会议
  近10 多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勘探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侏罗系石油是一种大面积、非常规致密油聚集(梁狄刚,2011)。油气主要聚集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的大安寨段,凉高山组
会议
  渤海湾盆地经过震旦世至晚侏罗世的一系列沉积作用,构造变动和剥蚀作用使渤海湾盆地形成一系列潜山构造带,南堡潜山就是其中之一。南堡凹陷潜山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
  南堡凹陷油气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平面上油气分布在紧邻生烃次洼的多个构造带,但不同的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垂向上,不同的储集层系油气储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基于此
  塔里木盆地塔北西部地区近年勘探成效显著,哈拉哈塘是亿吨级储量的大油气田,西侧相邻的英买力地区近年海相油气也取得重要突破。以往研究表明,满加尔凹陷东侧是主力烃源
会议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资源量大,探明程度低,油气丰度分布不均(施和生,2013)。在珠一坳陷内部,富烃洼陷控制油气分布,构造部位制约潜在目标,输导体系控制油气聚集(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