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子油体观察及其面积之和与含油量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植物学会八十周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h860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含油量是油料植物的主要农艺性状和育种指标,提高含油量一直是油茶育种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油体是植物种子的贮油细胞器,种子中油体与含油量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油茶油体的形态、大小以及与种子含油量之间的关系均无相关报道.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兰花家族占据有花植物的第二大科的位置,分布十分广泛,地球陆地除南北极和极端干旱地区外均有兰花的踪影.使得兰花这个家族"人丁兴旺"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高度适应虫媒传粉.因此,开展兰科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对保护兰科植物资源,以及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野外定点观察,GC-MS以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泽泻虾脊兰的传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粉者是半黄绿弄蝶和黄射纹星弄蝶,
会议
为深入认识不同生活型物种之间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以及理解密度制约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起到的作用,我们使用对相关函数g(r)(the pair-correlation function g(r))去分析不同尺度上树木的分布格局.并使用完全空间随机模型(CSR,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异质性泊松分布模型(HP,Heterogeneous Poisson process)和
新型武器假说(The Novel Weapon Hypothesis)表明入侵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影响本地植物和土传致病真菌从而有益于其入侵.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入侵植物通过分泌一些化感物质来抑制土传致病真菌,然而,通过富集入侵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土传致病真菌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理很少有报道.为了找到根系分泌物作为化感物质的直接证据,我们设计了一些实验,一方面证明了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通过根系分泌物抑制土
采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用20条筛选出的多态性ISSR引物对4个居群的412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46条带,其中211条具多态性,多态位点比率为86.3%.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83.1%.Neis基
为了探明内蒙古沙冬青根围DSE和AM真菌定殖及分布情况,2012年7月选取内蒙古磴口、乌拉特后旗、阿拉善左旗和乌海4样地,分别从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0-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 cm 5个土层采集土样,研究了AM和DSE真菌定殖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沙冬青根系能被AM真菌高度侵染成Ⅰ-型(Intermedi
石灰岩地区生态环境特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其森林一旦破坏,极难恢复.风水林和圆叶乌桕次生林是广东粤北石灰岩区保护较好的森林群落,前者为保存较好和演替时间较长的森林群落,后者为早期次生林群落.开展粤北石灰岩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的植物组成、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可为石灰岩区退化山地的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和清新区的石灰岩区风水林和圆叶乌桕林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层次的
限制林线树木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通常被认为是温度.在南美洲亚热带有报道水分是限制林线树木生长的主要因子,然而这被认为区域特征而非全球普遍特征.我们通过研究西藏南部三个高山林线来考察温度和水分对森林生长的影响,这三个林线位于北纬28.5°-30°,东经87°-97°的区域内,海拔分别为4670,4680 and 4900 m.海拔为4900 m的林线被报道是北半球最高林线.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是樟科樟属植物,具较高经济价值.按其化学组成(主要是挥发物)的不同,可分为芳樟、脑樟、油樟、异樟、龙脑樟等多个化学类型.目前,采用顶空进样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化学型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尚未见于报道.为明确不同化学型樟树叶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本文以5种不同樟树叶的25个样本为实验材料,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
为实现对不同化学型樟树叶的快速鉴别,本实验采用自行研制的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DAPCI-MS),无需样品预处理,直接对5种化学型樟树叶粉末进行质谱检测,获得其化学指纹图谱,并分别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反向传输人工神经网络技术(BP-ANN)对所获指纹谱图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各樟树样品质谱信息特征.在正离子模式下,获得5种化学型樟树叶的指纹谱图,脑樟和龙脑樟较相近,可能是两种成分相近;芳樟、
以提取青蒿素后黄花蒿残渣为原料,采用超声醇提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所得黄酮纯化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抗坏血酸、柠檬酸对比测定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黄花蒿残渣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1:30(g:mL)加入体积分数50%的乙醇,在55℃条件下用200W超声辅助提取40min,黄花蒿残渣中总黄酮提取率可达到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