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附74例临床报告)

来源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及各期的治疗方案,尽可能挽救关节功能.方法:通过74例临床症状、体征、X线、化验检查和病理及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总结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和最佳治疗方案,介绍关节内注射抗痨药物对早期髋关节结核的治疗的优点.结果:74例中,成年组占74.67﹪,高于以往文献报道,值得注意.其中5例伴高热,2例在当地作切开引流,致转为混合感染.做关节融合的31例中,1例复发,而做单纯病灶清除的12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4﹪,而关节功能受限的5例都发生的单纯病灶清除术.结论:髋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应依靠病史、体征.对于发热病例应了解疼痛与发热的关系和局部表现,切勿将髋关节结构早期当作化脓性关节炎处理,以免失去挽救关节功能的时机.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法与中药疗法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其疗效比较满意,并对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了分析讨论.
目的 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了10年来收治的10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经复查原始X线颈椎侧位片,并按照颈椎管矢状中径与颈椎体矢状中径比值法进行重新测量.其中手术病人24例,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6例.结果 100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中,有3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随访3例中,有2例加重,再行后路手术后明显改善;后路手术随
自1992年1月以来为14例全椎板切除的患者保留了棘突、棘上棘间韧带.本组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2~64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1.5年.L4~5椎向盘突出6例、L5S1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管狭窄4例.手术显露病变部位椎板及黄韧带,棘突从根部切断,从L5S1间隙切断韧带,将切断的棘突连同韧带整体旋转90°,拉向切口上方,再行椎板及黄韧带切除、髓核摘除、侧隐窝扩大,神经根管减压术.手术完成后
本文介绍了采用自体悬吊单摆牵引为主并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临床应用其疗效显著,并简要探讨了治疗机理.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提出必须重视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再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植骨融合手术.结果:自1998年以来的18例患者中16例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1例后遗部分神经压迫症状,1例复发.优良率达到89.1﹪.结论:术前、术后的正规系统抗痨治疗,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和有效可靠的脊柱稳定性是保证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目的 总结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6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病人的诊治及相关解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病人全愈,保全了肢体.结论①大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较少,但不能忽视.②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恢复至关重要,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最重要治疗手段.
本文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包括: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发生可能性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索将椎弓根螺钉系统(RF)和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BAK)联合应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用单枚腰椎螺纹扶植骨融合器后斜向植入作椎间融合固定.结果:26例全部顾,平均26个月(8~50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20例术后腰腿痛完全消失,6例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2
近年来,随着高空作业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腔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临床治疗以后路固定或前路固定作为选择.本文结合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9月72例胸腔段脊柱严重爆裂骨折后路或前路手术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 分析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结核和肿瘤共82例,观察分析与使用此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82例病例中有10例出现了5种共12次与使用此钢板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完全或部分进入椎间隙,钢板偏斜,单一螺钉部份退出,钢板螺钉部分拨出,颈椎牛理曲度变直或消失.其多数并发症与术中暴露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