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双骨折

来源 :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尺桡骨双骨折是常见病,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成角、畸形。我所多年来采用中医整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外用小夹板、石膏托固定,结合抗菌药治疗,骨折三期用药,早期功能锻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肿瘤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05年10月至06年10月资料完整的此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伴发急性肾衰的肿瘤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肿瘤种类及分布情况、本组病例的ARF的病因、治疗、预后,总结其临床特点,得出自己的体会。结果:48例符合选择标准,肿瘤种类有肝癌、胃癌、结肠癌、多发性骨髓瘤(MM)、宫颈癌、肾癌等17种,以消化道肿瘤最多见,其次为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胶原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C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itrogen 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 procollagen,PIN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itrogen terminal prope
本文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伸展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回顾性总结我院1994年4月~2003年3月采用手法整复闭合性桡骨远端伸展型骨折828例的临床资料,对整骨手法、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本组8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全都获得骨性愈合,根据综合评定,优504例、良307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97.95﹪.论述了采用腕关节功能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可保持良好的骨折整复位置,以利远期的功能恢复
本文通过1例严重的肘关节创伤的患者,施行了人工肘关节置换后,获得了较满意的关节功能,故认为肘关节置换同样适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肘关节功能丧失.讨论肘关节严重创伤的治疗,在关节置换术中需切除桡骨头、鹰嘴关节面,避免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以延长人工关节使用寿命,术后不仅能维持肘关节良好功能和外形,利于患者生活自理及参加适当的工作,故人工关节适用于各种非功能强直,肿瘤、创伤造成的较大缺损,在临床上有着较好的实用
本文采用三棱内固定器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效果满意.论述了高龄患者并发症多,脏器代偿机能差,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股骨粗隆骨折出血较多,术前必须对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功能进行详细检查,提出了特别是有并存症病人应请有关科室会诊讨论,评估患者病情及手术耐受能力,采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本文介绍了采用了健肢大隐静脉、伤肢小隐静脉、人造血管和异体血管游离移植修复.作者通过远期随访观察认为伤肢小隐静脉不失为一条腘动脉静损伤游离移植修复的最佳血管,论述了它的实用、可靠、简便性。
本文介绍了治疗儿童孟氏骨折(新)42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与手术内固定复位,疗效不同,手术内固定复位明显优于手法复位.根据儿童孟氏骨折(新)创伤、临床及X线特点分析,尺骨上1/3骨折后形成的桡偏畸形所引起的侧向异常应力,是导致桡骨小头脱位及影响复位后桡骨小头稳定的重要因素,而肱桡关节脱位是导致前臂旋转功能丧失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即肘后小切口,用Ⅴ型针或四孔钢板固定尺骨骨折,保证了尺骨骨
本文证实了生骨再造散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治疗机理.选用42只健康家兔,做双侧桡骨3mm缺损的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仙灵骨葆)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生骨再造散、仙灵骨葆和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第14天和第31天分批处死兔子取桡骨标本,作骨生物力学测试和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
本文探讨了髓内钉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套锁技术引入后,临床应用指征更加多.此时,应该思考髓内钉应用的基础理论.论述了骨折固定的目标。剖析了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特点的研究。
本文观察了针刀治疗跟骨陈旧性骨折之跟痛症的疗效.方法:用汉章Ⅰ号针刀从跟距关节间隙的痛点"阿是"穴,纵行入刀,抵达跟距关节间隙边缘处将刀横行切割3~5刀后,再进行剥离,揭示了跟骨骨折后之跟痛症,与足底三点负重关系变化有关;针刀减压松解粘连、微调跟距间隙的力学关系,使其重新调整力的着力点,达到力的平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