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多处理器体系下缓冲机制研究

来源 :2008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学术年会(ACA08)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an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嵌入式处理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中,而且作为控制接口板卡插入到PC机,形成了异构的多处理器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异构处理器间的缓冲技术,并针对PC-ARM之间的通讯问题,提出采用双端口RAM作为异构处理器间的缓冲机制.在阐述了双端口RAM的基本原理和双端口RAM的总线争用解决方案后,提出了异构处理器间双端口RAM缓冲模型,并给出了成功应用案例.在应用案例中,给出了双端口RAM缓冲区的区域划分方法——循环缓冲区法和二级缓冲——FIFO对列实现技术.
其他文献
现有的无线ad hoc网络匿名路由协议不能抵抗基于伪造路由分组的DoS攻击,并且公钥运算过多导致路由收敛速度过慢.本文提出一种融入邻居密钥协商机制的高效安全匿名路由协议,节点以基于ID的伪名同邻居进行匿名密钥协商,在路由发现过程中,利用邻居间共享密钥对路由控制分组进行逐跳地加解密与验证.上述机制使得伪造路由控制分组被有效鉴别,并且保证了中间节点可基于对称密钥运算进行目的节点判断.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俊,而模式匹配技术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和性能瓶颈.本文针对适用于大规模模式集的模式匹配算法MDH,提出了两种并行计算模型,并在Cavium的16核处理器上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多核CPU技术,能大幅提升信息安全核心算法的性能,可以解决信息安全系统的性能瓶颈.
通过硬件对归约进行支持是高性能互连网络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研究了单播和归约并存时的报文调度技术,建立了无冲突和冲突条件下的归约延迟模型,分析了报文冲突对归约延迟的影响,提出使用归约报文优先的RF策略解决归约报文与单播报文之间的冲突,并对RF策略的公平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RF策略在不影响单播性能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归约性能的较大提升.
基于中介数学背景建立广义中介件概念是一项带有基础性质的研究.介绍了背景知识,即中介数学、兼容原概念的软件硬件定义、中介件定义和中介真值程度的度量;针对反对对立概念强调"最大的差异",阐明弱化"两极",突出"过渡"的观点,并形式化定义了过渡;在过渡情形转换为反对对立情形的充分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广义中介件,并给出广义中介件的主要特征.本文还以广义中介件描述了数据结构和中间件.应用示例表明,采用广义中介
布局决定了FPGA基本逻辑块在芯片中的分布情况,是FPGA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布局能够缩短布线长度,减少信号时延,节约片上资源。本文介绍了通用FPGA布局算法VPR[8],并对其优化目标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综合考虑了布线长度和布局面积的多目标优化算法。新算法使用基于增量的面积代价计算方法,并将面积代价加入到模拟退火算法的代价函数之中.实验表明,在综合考虑了线路长
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与理解是机器人系统课题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智能计算中的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野外环境下障碍物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图像进行分片处理,从图像分片中抽取颜色和纹理特征,进而构建BP网络(基于误差反传算法的前馈网络)并训练,实现了对野外环境下多种障碍物的检测.由于同时采用颜色和纹理特征信息,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同时增强了对各种信息不均衡图像的识别能力.智能计算
本文引入模糊数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知识,设计了一种ABC支持型QoS组播路由机制.该机制采用区间形式描述用户QoS需求和边(链路)参数,引入用户满意度和边评价,通过博弈分析,基于人工鱼群算法,寻找用户和网络提供方效用达到或接近Nash均衡下Pareto最优的QoS组播树.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BP神经网络具有追加学习知识的能力.本文根据BP神经网络的这一特性,将计算与通信重叠技术引入基于训练集划分方法和NARA模型的BP神经网络并行算法,提高算法效率。
在研究和分析了现有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分级存储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系统(THUHSM),该系统实现了信息价值分类,策略制定和管理,数据根据策略进行自动的迁移和回迁,以及客户端和应用程序对已迁移文件的透明访问等。同时还在对文件迁移技术和数据透明访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大规模数据的迁移/回迁操作,改进后的方法能很快并正确的执行,从而大大提高了
随着智能家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家庭需要通过家庭内部网络,将家庭中各种智能家电或数字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使不同公司的不同设备实现即插即控,设备间自动发现,协同工作,实现充分的互操作性。因此,设计了基于开放式控制环境下的设备即插即控协议栈,并用Petri网描述协议栈的各层协议模型,利用可达树死锁标识检测算法检测Petri网中不含死锁标识和死变迁,并且可达标识均可回到初始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