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现状概述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是中医学术流派保护、传承与发扬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就中医学术流派研究的主要范畴、思路与方法、关键问题和改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张简斋,民国著名中医,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医术精湛,有"当代医宗"之美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张简斋临床治疗内伤杂病多注意顾护脾胃,除在治疗药物中加入符合患者症情的健养脾胃之药以外,他还善用陈葫芦瓢、黍米、谷麦芽等药物代水煎药,以和中固本,促进脾胃吸收,增强药物疗效.这些方法对于指导当今临床杂病的调护,应有裨益.
陈占伟是新加坡的名医,师从吴瑞甫先生,尤擅治疗湿热病.本文从湿热病的成因、证治、治禁、调养等方面探讨了陈占伟先生的学术思想.
研究何氏医家辨治劳伤失血经验.清代晚期的何氏医案中尤多见因强力劳作,反复吐血,失于调治,而致虚劳的病案.何氏医家治疗劳伤失血有其特色,每以柔润滋养,通和络脉为基本大法,即用轻灵质润之品滋生营液、清热凉血,亦注重健运脾胃,助生营血,统血归经,辅以通络祛瘀之品,使气血调和,络脉得养.
侯席儒,字世珍,金陵名医,南京市人.生于1894年,逝于1982年,享年88岁.席老是"民国医宗"张简斋的大弟子,是众多嫡传弟子的"大师兄".其人敦厚质朴,儒医风范,受到其师弟如濮青宇、傅宗翰、曹渭渔等众多弟子的敬重.席老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受到众多病人的爱戴,南京市中医院建院初即受聘担任该院妇科主任.
目的:通过分析海派中医妇科流派学术与临证特色为海派中医研究做一定铺垫.方法:文献回顾与梳理分析.结果:认为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及临证特色,包括家学渊源、代有传承:注重经典、潜心钻研;办会办校、育人创新;吸纳新知、中西汇通;古方新用、验方效验;组方精简、配伍考究;调治兼施、善用膏方等7个方面.结论: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特色鲜明、为中医药临床与学术发展提供了借鉴.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既是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显著的特征,它是中医"三因制宜"中因地制宜法则内涵的具体化和体系化.对地域性医学的发端和地域性医学流派的形成进行梳理,将有助于加深对地域因素在流派形成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络病概念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汉代,鼎盛于清代,当代医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初步形成"络病证治"体系,为络病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简单回顾络病思想的源流,重点介绍朱良春教授《虫类药的应用》对络病学说产生的影响以及朱老学术经验"虫蚁搜剔通络法在心系病中的应用".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的分析可知,叶氏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络病学术思想有着极其深入的研究.叶氏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如何运用《伤寒论杂病》的理法方药来指导络病的辨证施治,如何化裁运用经方,如旋覆花汤、鳖甲煎丸、大黄(廛)虫丸等,师古而不泥古,为仲景络病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由黄瑾明教授创建,是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一个针灸流派,其特色优势明显、学术影响较大、临床疗效显著、传承梯队完备、辐射功能较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本文从该流派的历史沿革、基础理论、技术特色这三方面做一阐述.
中医流派是中医学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梳理中医流派的元问题:流派内涵、流派划分标准、流派研究意义、流派研究内容等,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研究的意蕴.尝试性提出中医流派研究的若干进路:成立权威的流派研究组织、建设流派传承工作室、传播流派文化、加强流派间的协调与整合、建设流派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