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双侧洞法修建暗挖单拱大跨地铁车站

来源 :2007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地铁五号线08标段张自忠路车站,是在城市主干道下采用双柱双侧洞法修建的暗挖单拱大跨度地铁车站。张自忠路车站施工的成功,充分表明北京市政集团综合运用大管棚施工,临时支撑拆除与二衬施工力系转换控制,地层变位分配控制等项关键技术,在浅埋单拱大跨双侧洞法暗挖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方面做出了新的技术创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地铁隧道土压平衡盾构近接施工(左右线净距离仅为1.7-3m,平行穿越长度为235m,为国内之最)及旁穿12层全装配壁板居民楼(与其基础水平净距离3.7m左右,垂直距离为11.7m)的施工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国贸站工程为例,介绍依据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采取地面支撑、洞内超前加固注浆、短桩加固、复合锚杆桩等各项措施,运用三级预警管理机制指导地铁施工,进行安全预控,确保既有桥梁结构安全的施工技术。
本文介绍了地铁10号线学院路站下穿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直径1550mm污水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监测手段、控制管线变形方法、管线变形特征及变形指标,应急预案等施工技术。学院路站成功下穿污水管为其他地下工程穿越有水管线提供了成功经验,为正确制定管线变形控制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粉细砂地层中进行暗挖隧道施工,临近或穿越地面建筑物时,暗挖引起地面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可能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施工之前有必要采取数值模拟方法预估隧道施工过程中土体可能发生的沉降,确定应采取的施工对策,研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顶管工作井后靠背作为承受主顶油缸反作用力的构筑物,在顶管施工全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关系着顶管施工的成败。控制好顶管工作井后靠背的稳定性和变形,可以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必须遵循先计算后安装和严格监测的原则。
本文以杨高中路电力隧道工程为例,对大口径长距离深大隧道的曲线顶管对接施工的设备选型、对接施工关键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以及安全、质量方面的施工应急措施进行了探讨总结。
本文以北京地铁4号线14标段双榆树站-学院南路站区间段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为基本研究背景,研究盾构掘进在不同程度的砂卵石地层掘进刀具磨损系数及磨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在砂卵石地层掘进,刀具磨损有相应的区域,磨损程度不同,磨损系数也由于刀具配置、刀盘型式的不同而不同。加泥浆及泡沫添加剂有明显的减摩作用。
研究了潜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下浸润线的求解方法,利用势流理论和镜像原理,在假定含水层水平,土层渗透系数各向同性的条件下,推导了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浸润线的计算公式,还对潜水单个非完整抽水井及非完整抽-注水井群耦合作用时解析解和数值解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较好。同时还给出了求解抽水量和注水量的方法等。
逆作法是地下结构施工的一种有效施工方法,该工艺能有效减小基坑开挖时对四周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及市政设施的影响。本文结合西安市西门立交工程主体箱涵的施工,介绍了逆作法施工的工艺过程,阐述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本文结合地铁5号线12标段,对为了减少地表沉降的技术措施,包括大管棚及小导管的联合支护形式,初衬背后注浆等作了介绍,并叙述了工程的暗挖施工过程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及技术经济效益比较分析。